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从不在意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初识路遥,还是在我刚上初一的时候,学校组织看路遥的小说人生改编的同名电影。因为那时年龄比较小,对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即使看了也理解不了,觉得就是一般的电影而已。上大学的时候,却偏偏又和路遥成了校友,这时的我对路遥的认识已经比过去深刻得多。那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已经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而且已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过了,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那时尤其喜欢路遥的作品,喜欢他作品的那种风格,也喜欢他作品中塑造的那些活生生的人物。
1992年,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年仅42岁就离开了人世。“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那时间我听说大概六、七月份的时候,路遥准备创作一部比平凡的世界更加恢宏的著作,为创作上的一些事到母校来商谈过,可能在延安就发病了,当时一直以为是感冒,谁知到医院一检查,他的病却已经很严重了,后来转到西安西京医院,也没能留住他的生命,他终于走了。消息传回延安的时候,母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很悲痛。给我们教大学语文的老师和路遥是同学,怀着非常悲痛的心情给我们讲了路遥过去上学时的一些事情,还概要地讲了路遥的作品及风格等。当时我怀着急切想了解路遥的心情,在学校图书馆的新书部租到了路遥文集五卷,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遍。由于是租的书,没有细细咀嚼。
参加工作后,由于对路遥作品的热爱,总想再认真地读读路遥的作品,但一直未能了了这个心愿。有好几次走到书店想买下路遥的文集,但都怯于它的价格。前段日子,偶尔看到网上的一个调查,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里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在为路遥骄傲的同时,又一次激发了我重新读路遥作品的欲望。我便下决心在新华书店买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非常精致的平凡的世界,利用国庆长假,又仔细地读了一遍。
我有个同事和我是校友,他是学中文的,他也很喜欢路遥的作品,我们常在一起探讨。我们的观点也有不相吻合的地方,我觉得他理解的路遥要比我理解的深刻。但我觉得路遥的确就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不光是他本人,而且还有他作品中的人物。
我不了解路遥的生活,也不大了解路遥本人的婚姻,但听说他真实的婚姻并不很幸福,这从他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里反映出来。他笔下塑造的人物,哪个的婚姻又幸福呢?让我们盘点一下:高加林和刘巧珍,孙少平和田晓霞,孙少安和贺秀莲,田润叶和李向前,郝红梅的婚姻,金波和那个叫不上名字的藏族姑娘,田润叶的好友杜丽丽和她的丈夫武惠良,以及孙少平到煤矿以后他的师傅两口子,那对是幸福的呢?可能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孙兰香和吴仲平,但作者又安排了他们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天体物理。我想这肯定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他们能好吗?也许如空洞的天体一般难以捉摸。我不知道作者以一种怎样的视觉去观察人世间的两性感情,也不知道作者的眼中为什么就不能有一对喜剧性的婚姻呢?这也许与他自己不太幸福的婚姻有着必然的联系。过去的文学作品里的爱情生活,绝大部分都是喜剧性的作品,就是梁祝死了以后化蝶也生活在了一起。作者这样安排自己作品中的人物的爱情结局,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悲哀呢?
路遥英年早逝,可他笔下的主人公田晓霞、贺秀莲等走的时候都比他年轻。作者在安排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命运的时候,是否就是预示了自己不幸的结局呢?路遥的早年是比较悲苦的,家里比较贫穷,他有一种几乎变态的自尊,他对贫穷的体会和理解比平常人要深刻得多,要严重得多。也许在其他人眼里很平常的事,在他及他作品里的人物眼里就非常严重了。他对作品里主人公心理的刻画都是超强的自尊,高加林、孙少平都是如此。路遥生命生活的悲剧,可能与他的性格也不无关系。
我不知道真实的路遥是怎样面对每天的生活的,但从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就可见一斑。他的生活是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创作的时候也是如此,他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不敢去享受,仿佛自己去享受阳光就是对生命的奢靡,他担心自己会完成不了作品的创作,所以就拼命地写作。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黄原打工那一段生活的确就是那样。孙少平在打工的时候,脊背被石头压滥了,但是却凭着惊人的毅力强忍着。他不善于宣泄自己的苦,他将这一切强压在自己的心底,心底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生命之塔终于轰然倒塌了。
路遥死后,母校为了纪念他,在学校图书馆门前立了路遥的铜像,可不久就失盗了,而且再也没有找到,也许是被那个贪财的小人拿去换钱了呢。路遥的一个弟弟,也身患严重的疾病,他的养母的生活也同样是清苦的。路遥没能因自己百万字的而且获过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惠及他的母亲和弟弟,他连现在的一些网上迅速窜红的写者也不如,也许这还是一个悲剧。
路遥的悲剧源于他的性格,执着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但也许正是这种性格却有着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超强、超细微的体验,对人情冷暖的感知和叙述。我怀念路遥,怀念我未曾谋过面但已长眠九泉的我的校友。
初识路遥,还是在我刚上初一的时候,学校组织看路遥的小说人生改编的同名电影。因为那时年龄比较小,对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即使看了也理解不了,觉得就是一般的电影而已。上大学的时候,却偏偏又和路遥成了校友,这时的我对路遥的认识已经比过去深刻得多。那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已经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而且已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过了,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那时尤其喜欢路遥的作品,喜欢他作品的那种风格,也喜欢他作品中塑造的那些活生生的人物。
1992年,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年仅42岁就离开了人世。“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那时间我听说大概六、七月份的时候,路遥准备创作一部比平凡的世界更加恢宏的著作,为创作上的一些事到母校来商谈过,可能在延安就发病了,当时一直以为是感冒,谁知到医院一检查,他的病却已经很严重了,后来转到西安西京医院,也没能留住他的生命,他终于走了。消息传回延安的时候,母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很悲痛。给我们教大学语文的老师和路遥是同学,怀着非常悲痛的心情给我们讲了路遥过去上学时的一些事情,还概要地讲了路遥的作品及风格等。当时我怀着急切想了解路遥的心情,在学校图书馆的新书部租到了路遥文集五卷,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遍。由于是租的书,没有细细咀嚼。
参加工作后,由于对路遥作品的热爱,总想再认真地读读路遥的作品,但一直未能了了这个心愿。有好几次走到书店想买下路遥的文集,但都怯于它的价格。前段日子,偶尔看到网上的一个调查,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文学作品里面,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在为路遥骄傲的同时,又一次激发了我重新读路遥作品的欲望。我便下决心在新华书店买了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非常精致的平凡的世界,利用国庆长假,又仔细地读了一遍。
我有个同事和我是校友,他是学中文的,他也很喜欢路遥的作品,我们常在一起探讨。我们的观点也有不相吻合的地方,我觉得他理解的路遥要比我理解的深刻。但我觉得路遥的确就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不光是他本人,而且还有他作品中的人物。
我不了解路遥的生活,也不大了解路遥本人的婚姻,但听说他真实的婚姻并不很幸福,这从他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里反映出来。他笔下塑造的人物,哪个的婚姻又幸福呢?让我们盘点一下:高加林和刘巧珍,孙少平和田晓霞,孙少安和贺秀莲,田润叶和李向前,郝红梅的婚姻,金波和那个叫不上名字的藏族姑娘,田润叶的好友杜丽丽和她的丈夫武惠良,以及孙少平到煤矿以后他的师傅两口子,那对是幸福的呢?可能有一个特例,那就是孙兰香和吴仲平,但作者又安排了他们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天体物理。我想这肯定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他们能好吗?也许如空洞的天体一般难以捉摸。我不知道作者以一种怎样的视觉去观察人世间的两性感情,也不知道作者的眼中为什么就不能有一对喜剧性的婚姻呢?这也许与他自己不太幸福的婚姻有着必然的联系。过去的文学作品里的爱情生活,绝大部分都是喜剧性的作品,就是梁祝死了以后化蝶也生活在了一起。作者这样安排自己作品中的人物的爱情结局,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悲哀呢?
路遥英年早逝,可他笔下的主人公田晓霞、贺秀莲等走的时候都比他年轻。作者在安排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命运的时候,是否就是预示了自己不幸的结局呢?路遥的早年是比较悲苦的,家里比较贫穷,他有一种几乎变态的自尊,他对贫穷的体会和理解比平常人要深刻得多,要严重得多。也许在其他人眼里很平常的事,在他及他作品里的人物眼里就非常严重了。他对作品里主人公心理的刻画都是超强的自尊,高加林、孙少平都是如此。路遥生命生活的悲剧,可能与他的性格也不无关系。
我不知道真实的路遥是怎样面对每天的生活的,但从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就可见一斑。他的生活是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创作的时候也是如此,他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不敢去享受,仿佛自己去享受阳光就是对生命的奢靡,他担心自己会完成不了作品的创作,所以就拼命地写作。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黄原打工那一段生活的确就是那样。孙少平在打工的时候,脊背被石头压滥了,但是却凭着惊人的毅力强忍着。他不善于宣泄自己的苦,他将这一切强压在自己的心底,心底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生命之塔终于轰然倒塌了。
路遥死后,母校为了纪念他,在学校图书馆门前立了路遥的铜像,可不久就失盗了,而且再也没有找到,也许是被那个贪财的小人拿去换钱了呢。路遥的一个弟弟,也身患严重的疾病,他的养母的生活也同样是清苦的。路遥没能因自己百万字的而且获过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惠及他的母亲和弟弟,他连现在的一些网上迅速窜红的写者也不如,也许这还是一个悲剧。
路遥的悲剧源于他的性格,执着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但也许正是这种性格却有着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超强、超细微的体验,对人情冷暖的感知和叙述。我怀念路遥,怀念我未曾谋过面但已长眠九泉的我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