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农门福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有了先生,当天张记私塾就挂了牌匾,收孩子们读书了。
当然开宗祠祭告祖宗是一定的,之后,刘金才作为村里的秀才爷劝勉了孩子们一番。最后,田板凳跟招娣各带着一群孩子,规规矩矩的给赵老先生行了拜师礼,敬了茶。
自此,张记私塾也成了十里八乡,头一座盖在村子里,专收庄稼户孩子识字儿的学堂。
这件事未出两日就传遍了大街小巷,不少嫁到外村的闺女,都借着回家看爹娘的由头来打听了一番。知道真的不收束脩,只是家里负责笔墨钱,当下就激动起来,连连问道家里的孩子能不能上。
随着来桃树湾打听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许多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都开始跟这边走动了。直接麻烦的还是林宝珠这边,无论是谁得了消息说私塾是张记开的,都会来问一番,到最后林宝珠跟里正商量一番后,干脆就闭门谢客了。
实在不是她不愿意收旁的学生,一来私塾如今刚刚建成,还未具规模,收了自家村里的孩子们并不算紧张,再添一些嫁出去的闺女家的孩子,也能勉强维持下去。可若是十里八乡都来,别说张记吃不消那笔书本桌椅跟吃食的费用,就是地方也是不够的。
更何况,如今整个私塾只有赵老先生一个人教授学识。偶尔闲下来的刘金才也会去帮着教一些启蒙知识,可饶是这般,也架不住孩子们蓬勃的求知欲啊。
如果再多些孩子,只怕私塾迟早就关门大吉的。
张里正显然也想到了这些,所以在林宝珠一表露出为难的意思后,直接让人叫了各家汉子说了里面的道道。
虽然那些汉子们大道理不懂多少,但也听懂了里正的意思,让他们约束着家里那些个拐着弯的亲戚们别总来找寻上私塾的事儿了。若是再这么下去,只怕人家赵老先生就得撂挑子不干了,私塾也就办不下去了,到时候吃亏的还是桃树湾自家人。
他们没读过书,从来都是会高看读书人一眼的,更何况现在村里出了一位秀才爷,更是让人觉得读书是有了盼头的。所以无论是谁家,都想着让自家孩子能好好做学问。哪怕当不了状元郎,最起码也能做个掌柜子或者账房先生,以后说媳妇也就不愁了。
可要是私塾办不下去,那自家儿子又拿啥去读书识字儿?要知道,外头书院里读书,不光是要笔墨纸砚,光是买书籍的钱就不是他们能承受的起的,就更别提每年好几两银子的束脩跟拜师礼了。
至于那些个亲戚,亲戚说到再好听,能有儿子闺女重要?就算是能攀上关系,那为了自家孩子,也得冷着脸狠下心来拒了人家。
就这么着,后来几天到张记的人果然明显少了。而到桃树湾攀亲戚突然拉着关系开始走动的人,也少了许多。只余下一些眼里有水而且还算有些头脑的人,瞧出桃树湾现在的日子过得富足了,想着留个关系日后好走动一些。
当然,就因为这个私塾,不少外村的人家也开始托媒人想看桃树湾的那些个后生了。家里没田没地都不妨碍,只要人是踏实本分的,那就是好的。
这年头,谁家过日子不是为后辈过呢,能嫁去桃树湾,不说能不能跟着张记在家门口做工挣钱。就算不能,最起码以后生了孩子也能打小读书识字,日后说出去也是天大的本事呢。
这些变化林宝珠并不清楚,确切的说,就算发现有些不一样了,她也没那么厚的脸皮,把功劳都记在他们张记头上。
可是她不记,并不代表别人不感激她。无论是她建成的私塾让多少孩子跟着受益了,就是家里能借此更容易说媳妇,都足以让村里的婶子大娘们记在心上的。
至于那些个舔着脸来找亲戚串门子,想要送孩子来读免费的私塾没被应下的,出去在外头是怎么拈酸吃醋的说着难听话的,桃树湾大伙儿现在并没心思计较。她们现在可是忙的很,没空跟人磨嘴皮子。
不过村里人虽然少有找茬的,却并不是没有。尤其是像王大山家媳妇那般,明明家里没适龄的入私塾的孩子,却非要几次寻摸着想把娘家几个子侄跟娘家嫂子的娘家子侄塞进去。
这件事儿别说林宝珠不应了,如今管着私塾的张家大辈跟张里正都虎着脸没应下的... -->>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有了先生,当天张记私塾就挂了牌匾,收孩子们读书了。
当然开宗祠祭告祖宗是一定的,之后,刘金才作为村里的秀才爷劝勉了孩子们一番。最后,田板凳跟招娣各带着一群孩子,规规矩矩的给赵老先生行了拜师礼,敬了茶。
自此,张记私塾也成了十里八乡,头一座盖在村子里,专收庄稼户孩子识字儿的学堂。
这件事未出两日就传遍了大街小巷,不少嫁到外村的闺女,都借着回家看爹娘的由头来打听了一番。知道真的不收束脩,只是家里负责笔墨钱,当下就激动起来,连连问道家里的孩子能不能上。
随着来桃树湾打听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许多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都开始跟这边走动了。直接麻烦的还是林宝珠这边,无论是谁得了消息说私塾是张记开的,都会来问一番,到最后林宝珠跟里正商量一番后,干脆就闭门谢客了。
实在不是她不愿意收旁的学生,一来私塾如今刚刚建成,还未具规模,收了自家村里的孩子们并不算紧张,再添一些嫁出去的闺女家的孩子,也能勉强维持下去。可若是十里八乡都来,别说张记吃不消那笔书本桌椅跟吃食的费用,就是地方也是不够的。
更何况,如今整个私塾只有赵老先生一个人教授学识。偶尔闲下来的刘金才也会去帮着教一些启蒙知识,可饶是这般,也架不住孩子们蓬勃的求知欲啊。
如果再多些孩子,只怕私塾迟早就关门大吉的。
张里正显然也想到了这些,所以在林宝珠一表露出为难的意思后,直接让人叫了各家汉子说了里面的道道。
虽然那些汉子们大道理不懂多少,但也听懂了里正的意思,让他们约束着家里那些个拐着弯的亲戚们别总来找寻上私塾的事儿了。若是再这么下去,只怕人家赵老先生就得撂挑子不干了,私塾也就办不下去了,到时候吃亏的还是桃树湾自家人。
他们没读过书,从来都是会高看读书人一眼的,更何况现在村里出了一位秀才爷,更是让人觉得读书是有了盼头的。所以无论是谁家,都想着让自家孩子能好好做学问。哪怕当不了状元郎,最起码也能做个掌柜子或者账房先生,以后说媳妇也就不愁了。
可要是私塾办不下去,那自家儿子又拿啥去读书识字儿?要知道,外头书院里读书,不光是要笔墨纸砚,光是买书籍的钱就不是他们能承受的起的,就更别提每年好几两银子的束脩跟拜师礼了。
至于那些个亲戚,亲戚说到再好听,能有儿子闺女重要?就算是能攀上关系,那为了自家孩子,也得冷着脸狠下心来拒了人家。
就这么着,后来几天到张记的人果然明显少了。而到桃树湾攀亲戚突然拉着关系开始走动的人,也少了许多。只余下一些眼里有水而且还算有些头脑的人,瞧出桃树湾现在的日子过得富足了,想着留个关系日后好走动一些。
当然,就因为这个私塾,不少外村的人家也开始托媒人想看桃树湾的那些个后生了。家里没田没地都不妨碍,只要人是踏实本分的,那就是好的。
这年头,谁家过日子不是为后辈过呢,能嫁去桃树湾,不说能不能跟着张记在家门口做工挣钱。就算不能,最起码以后生了孩子也能打小读书识字,日后说出去也是天大的本事呢。
这些变化林宝珠并不清楚,确切的说,就算发现有些不一样了,她也没那么厚的脸皮,把功劳都记在他们张记头上。
可是她不记,并不代表别人不感激她。无论是她建成的私塾让多少孩子跟着受益了,就是家里能借此更容易说媳妇,都足以让村里的婶子大娘们记在心上的。
至于那些个舔着脸来找亲戚串门子,想要送孩子来读免费的私塾没被应下的,出去在外头是怎么拈酸吃醋的说着难听话的,桃树湾大伙儿现在并没心思计较。她们现在可是忙的很,没空跟人磨嘴皮子。
不过村里人虽然少有找茬的,却并不是没有。尤其是像王大山家媳妇那般,明明家里没适龄的入私塾的孩子,却非要几次寻摸着想把娘家几个子侄跟娘家嫂子的娘家子侄塞进去。
这件事儿别说林宝珠不应了,如今管着私塾的张家大辈跟张里正都虎着脸没应下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