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楚河汉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笔者按:本书接下来描述的巨鹿之战的过程,可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其实笔者在动笔的时候也非常犹豫。原因就是项羽破釜沉舟这个典故实在是太有名了,笔者已经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长辈讲楚汉的故事了,但仍记得项羽破釜沉舟这个故事给笔者的震撼。项羽的英雄气概,从那时起就深深打动了笔者,形成了难以磨灭的形象。
现在轮到笔者写楚汉的故事了,也写到了巨鹿之战这里,笔者感到困惑的就是:《资治通鉴》指出,项羽是在秦二世三年十一月杀宋义,约十二月渡过漳水。漳水就是现在河北的漳河,漳河的封冻期是公历1月到3月,平均75天。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大约是公历一月初到二月初,是一年最冷的时候。笔者很难想象在这个时候会需要坐船过漳河。至于在这个季节,让野战军砸了锅吃冷食,与之相比反倒显得是个较小的问题了。
在这个问题上,《资治通鉴》给出的渡河时间,与同在其中“破釜沉舟”的记载,笔者感觉存在矛盾。如果《资治通鉴》的时间正确,那么 “破釜沉舟”的故事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生的,两者似乎存在巨大冲突。
笔者也曾考虑过,是不是秦末的气温较高,不过再夸张的温差,恐怕也无法高达十几、二十度,如果秦末的气温高到漳河都不结冰了,那当时两极冰盖恐怕也不存在了,海平面都要过河南平均海拔了。
再退一步,假设当时漳河有什么地热突发、岩浆、外星人什么的,导致漳水化冻了。笔者觉得项羽面对这种异乎寻常的现象,似乎也不太可能在那个季节忙着造船,而不是等几天看看河水是不是还会冻上。即使不提在严冬里伐木造船的难度,这种行为本身都是一件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的事,不是吗?
反过来说,笔者斗胆,假如破釜沉舟的故事是误传,实际上不存在,那么好像一切就都很通顺没有任何奇怪的地方:本来漳水是秦军的屏障,保护了秦军的粮道。现在漳水封冻了,楚军踏冰而来,攻击了无险可守的章邯军。同样,《资治通鉴》记录的时间看起来也完全合理,十一月项羽杀了宋义,然后请求怀王任命,十二月接到怀王的任命后,项羽立刻就发起了对章邯的攻击,他刚刚以逗留四十七天为名义杀了宋义,没有可能自己反倒要逗留几个月到春暖花开、漳水解冻才发起进攻吧?更别提造船的事,明明有冰可用,非要拖上几个月等到冰化了再造船那才是岂有此理。
因此,笔者在书中描述了另外一个战争过程,而放弃了破釜沉舟这个经典故事。毕竟,笔者还是要使用《资治通鉴》里的时间线来构建这整本小说。“焚舟破釜”最早见于《孙子兵法》,用来指不留后路、殊死一搏的气概,本书中,笔者描述项羽采用这样的气概和战略,并用这个口号来激励将士,但只是一个口号,一个策略和比喻,而不是真的行为。
还请读者理解,并且,笔者非常惶恐地请求所有读者指点,是不是笔者疏漏了什么特别重大的原因,才使得《资治通鉴》的时间和“破釜沉舟”的典故这两者无法共存。”
感谢诸位读者的阅读。)
……
才刚刚向北方进军,刘邦就遇到了一场大雪。
望着眼前白茫茫的大地,刘邦向蒯彻苦笑道:“不是我不尽心,这天气实在无法行军。”
蒯彻看着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的道路,也知道这件事怪不得刘邦,他紧赶慢赶,但赶到刘邦军中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了。
“还请沛公派几个使者去给鲁公报信。”蒯彻最后无奈地说道。
“这个自然。”
刘邦当即拿出重赏,有几个身强力壮的士兵眼馋这份赏赐,从刘邦手里领了双份的寒衣,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后就离开军营,顶着咆哮的北风向白马赶去。
回到自己的营帐后,刘邦的脸色有些难看,戚姬小心翼翼地问道:“夫君,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
“无法行军啊。”刘邦火炉里扔进了一根木头,风雪让砍伐变得困难起来,可军队对柴火的的需求量却是大增。幸好周围没有敌军,楚军不需要费劲建立坚固营寨也不需要挖掘深沟,现在楚军能够把大部分人力都派出去收集柴火,保证了每个帐篷里的温度。
盯着火炉看了一会儿,刘邦缓缓地对戚姬说道:“我义弟那边应该更冷吧?这天气实在不是打仗的好时候。”
“鲁公会有危险吗?”戚姬问道。
“是的,”刘邦重重地点点头:“他刚刚以逗留不战的名义杀了大将——天啊,他怎么会用这样的借口?这不是把自己的退路都堵死了吗?这天寒地冻的怎么打仗?可要是等到春暖花开那要等多久?九十天?一百天?那他岂不是更逗留不战了吗?”
刘邦一边说一边叹气:“现在我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及了,或许我当初不该听大将命令来南边的,有我在义弟不至于被逼到和大将翻脸的地步。”
之前看到楚军内乱后,魏豹也急忙把他的军队后撤几十里,和项羽的大营紧紧贴在一起。现在魏军基本就是楚军的附庸,要是楚军退兵,魏军是断然没法和秦军作战的。燕军也差不多,燕国地广人稀,又远离中原战场,接到怀王号召后,燕军也就凑出了两、三千人,还不到秦军的十分之一,甚至都不敢说比魏国这个楚国附庸的实力强。
看到楚军、魏军都远离后,燕军觉得自己独自呆在秦军面前实在是太危险了,于是也瞅个空子拔营挪到了楚、魏两军的旁边,共计四万联军聚集在了一起。
诸侯的救兵统统撤远后,巨鹿的形势顿时又变成秦军和赵军单挑,王离再次忙碌起来,急吼吼地打造器械准备再次强攻。不过天气实在太恶劣,秦军打造器械的进度不是很快,而守城的赵军士气依旧高涨,首先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室而战,上次秦灭赵时进行的大屠杀没过去几年,很多幸存者还在世;其次,诸侯军只是退却并没有离开;最后,至少现在天气还是站在赵军这一边。
今天项羽正在营帐里看书,项伯急匆匆地跑来见他。
“大王的使者到了。”项伯一进门就叫起来。
项羽抬起头,看着项伯那染着冰霜的头发和胡须,还有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叔父,稍坐,不必如此。”
“我怎么坐得住啊?”项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要是宣布我们为叛逆可怎么办?我们项家可是世代忠良……”
“叔父!”项羽提高了声音,盯着项伯的双眼,抬起手轻轻地向下按了一按:“镇定。”
项伯深吸了一口气,对着侄子点了点头。
项羽站起身,一个门客把他的虎皮战袍抱过来,披在族长的肩膀上。项羽有条不紊地把战袍裹好、系紧,端端正正地戴好自己的头盔,最后检查了一遍自己腰间的宝剑,然后迈开大步当先走出了营帐。
跟在项羽身后的,是一队项家的武士。
守卫营门的士兵先是向项羽行礼,然后一言不发地为他们的统帅拉开了营地的大门。
营墙之外,一小队骑兵坐在战马上,为首者穿着华贵的袍子,他身后的骑士高举着一面大旗,旗杆的顶上是五色的牛尾装饰,这面土黄色的大旗正在北风中猎猎作响。
项羽向着这队骑士走去,虽然脸上的表情一如既往地镇定,但他紧握剑柄的手也情不自禁地越握越紧。
看到项羽走过来的时候,本来安坐在马鞍上的怀王使者也翻身下马,迎着项羽大步而来。
面对面站定的时候,项羽感到自己握剑的手好像又紧了一些。
“长安侯。”使者再向前踏上一步,盯着项羽的眼睛问道:“卿子冠军的虎符何在?”
“稍等,已经派人去请范大夫了。”项羽答道。
离开彭城的时候,宋义从怀王手里拿到了虎符,宋义死后当然落到了项羽手里,不过那代表着怀王的权威,项羽不可能抓过来就用,为了避嫌还放到了范增那里。
项羽和使者等了一会儿,范增也带着队家臣匆匆赶来。
使者重复了一遍问题,范增瞥了项羽一眼,从怀里取出那半只虎符,恭敬地双手递给代表怀王的使者。
使者接过虎符后,又从自己怀中掏出包得紧紧的一件东西,拆开包袱后使者从中拿出了另外半只,将两者对在一起,拼成了一只严丝合缝的老虎。
仔细地鉴定完毕后,使者一言不发地把范增交回的那半只小心翼翼地收进包袱,然后轻手轻脚地放到自己怀中。接着使者又掏出一捆用丝绢精心绑好的竹简,上面还盖着鲜红的楚王大印,一看就知道是怀王的任免诏书。使者左手拿着竹简,右手托着他带来的那半只虎符,抬起头和项羽对视片刻后,这个使者猛地一个躬身,俯下头双手把这包东西高高举起,呈递给项羽。
项羽感到心脏猛地一松,不过依旧没有松开剑柄,而是伸出左手把虎符和竹简从使者手里抓过。
感到双手一轻后,怀王的使者立刻倒退两步,伸手撩起自己的袍子,毫不迟疑地单膝归到在雪地里。那些护送使者而来的楚国武士,也都做出了一模一样的动作,集体向着项羽单膝下跪,深深地低下头,就好像是拜见大王和相国时一样的礼仪。
“上将军。”低头的使者一动不动地保持着原本的姿势,他的声音既响亮又恭敬,在项羽接过信物后,他就不再使用之前的那个称呼。
“上将军!”保护使者和虎符前来的楚国武士们齐声呐喊,他们的声音响彻在雪原上,被北风送向了天边。
项羽松开了握着剑的右手,从左手里取过了虎符——这半只用青铜铸就的老虎。
项羽把这半只青铜老虎紧紧地攥在手里,感受着它传来的阵阵凉意:他的祖父曾经从楚王手里得到过同样的一件信物,虽然现在这并不是同一只——那只在项燕战死后不知所终,项梁怀疑父亲自杀前毁掉了那只传承数百年的虎符——项燕宁可毁掉它,也不愿它成为敌国夸耀的战利品。
现在项羽手里的这一只是怀王重新铸好的,不过它的功用和项羽祖父手里那一只完全相同:整个楚国,除了楚王和楚相,都要服从这只信物的持有者的号令,向他献上近乎面对楚王时的礼仪和敬意。
项羽忍不住仰天长啸,季父项梁失去的权利,他已经取回来了大半。
和宋义统军时不同,现在楚军营地的占地面积大了很多,大家各自分散开修筑了很多营墙,彼此之间不再有通道联络,就连范增都没有选择和项羽住在同一堵营墙之后。项羽知道这个时候肯定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的后背,可能有些人在咬牙切齿地等着自己的失败,不过一切都没关系了,他们都看到了怀王使者向自己行的大礼,可能还有些人听到了他们对自己的称呼,而这消息肯定会像长了翅膀一样地迅速地传遍全军,所有项羽的政敌,从这一刻起都必须要向他低头臣服。
……
“让儿郎们休息几天吧。”王离抬头看着天边银色的乌云,无奈地对身边的人下令道。
“至于楚军那边的侦查,也放缓一些吧。”接着王离又下了一个新的命令,冬雪一场接着一场,上一次的表面还不曾化去,就有新的雪盖在上面,现在楚军距离王离有几十里远,时刻保持对楚军的近距离侦查会导致斥候部队的大量损失。
楚军那边早就停止了对秦军的紧密监视,把斥候部队范围回缩到营地周围,在这种天气下,秦军不可能离开驻地在旷野里挣扎走上两天去攻打楚军的营寨,至少王离完全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念头。
“是啊,楚国人很多都是江东来的,他们可能大都连雪都没见过吧?”秦军的幕僚也纷纷点头赞同:“他们还不如我们呢。”
这种天气秦军都不想出营,楚军就更不可能了,秦军探马完全可以和楚国一样,收缩到基地周围二十里左右,这差不多是步兵在这个天气能行军的极限,再远估计不但望族子弟不肯跟随,普通士卒也要哗变了。
“二十五里。”王离最后下了命令,比幕僚推荐的距离还稍微远了一些:“项羽把少府打败了四次,对他我们要谨慎一些。”
……
楚军的帅帐里再次挤满了将领,这还是自宋义死后的第一次。
“我军要速战速决,一举打垮秦军,解巨鹿之围。”项羽大声说道。
吕臣身体一晃,就想张口说话。
项羽举起手,阻止了他的发言,自顾自地继续说下去:“不过我不去打王离,王离深沟坚垒,绝不是轻易能打下来,我们去打章邯。“
在项羽的背后,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他转身向地图一伸手,就有个项家的卫士默默地把马鞭指向了章邯营地的位置。
“章邯在保护王离的粮道,他是没法像王离那样像刺猬一样团成一团的,他的营地分散而且拉得很散,是我们攻打的好目标。只要消灭了章邯,王离半个月内就会断粮,现在天寒地冻野外没有吃的,他的大军吃光了粮食就会溃散,根本没有任何机会逃掉。”项羽大声讲述的时候,地图旁的卫士无声地在地图上移动着马鞭,配合着项羽的演说。
“在下雪前,王离和章邯之间的距离只有两天的路程,而且他们的联络非常畅通,对我军的侦查也很紧密。但现在不同了,相同的路程,现在王离要走上... -->>
(笔者按:本书接下来描述的巨鹿之战的过程,可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其实笔者在动笔的时候也非常犹豫。原因就是项羽破釜沉舟这个典故实在是太有名了,笔者已经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长辈讲楚汉的故事了,但仍记得项羽破釜沉舟这个故事给笔者的震撼。项羽的英雄气概,从那时起就深深打动了笔者,形成了难以磨灭的形象。
现在轮到笔者写楚汉的故事了,也写到了巨鹿之战这里,笔者感到困惑的就是:《资治通鉴》指出,项羽是在秦二世三年十一月杀宋义,约十二月渡过漳水。漳水就是现在河北的漳河,漳河的封冻期是公历1月到3月,平均75天。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大约是公历一月初到二月初,是一年最冷的时候。笔者很难想象在这个时候会需要坐船过漳河。至于在这个季节,让野战军砸了锅吃冷食,与之相比反倒显得是个较小的问题了。
在这个问题上,《资治通鉴》给出的渡河时间,与同在其中“破釜沉舟”的记载,笔者感觉存在矛盾。如果《资治通鉴》的时间正确,那么 “破釜沉舟”的故事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生的,两者似乎存在巨大冲突。
笔者也曾考虑过,是不是秦末的气温较高,不过再夸张的温差,恐怕也无法高达十几、二十度,如果秦末的气温高到漳河都不结冰了,那当时两极冰盖恐怕也不存在了,海平面都要过河南平均海拔了。
再退一步,假设当时漳河有什么地热突发、岩浆、外星人什么的,导致漳水化冻了。笔者觉得项羽面对这种异乎寻常的现象,似乎也不太可能在那个季节忙着造船,而不是等几天看看河水是不是还会冻上。即使不提在严冬里伐木造船的难度,这种行为本身都是一件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的事,不是吗?
反过来说,笔者斗胆,假如破釜沉舟的故事是误传,实际上不存在,那么好像一切就都很通顺没有任何奇怪的地方:本来漳水是秦军的屏障,保护了秦军的粮道。现在漳水封冻了,楚军踏冰而来,攻击了无险可守的章邯军。同样,《资治通鉴》记录的时间看起来也完全合理,十一月项羽杀了宋义,然后请求怀王任命,十二月接到怀王的任命后,项羽立刻就发起了对章邯的攻击,他刚刚以逗留四十七天为名义杀了宋义,没有可能自己反倒要逗留几个月到春暖花开、漳水解冻才发起进攻吧?更别提造船的事,明明有冰可用,非要拖上几个月等到冰化了再造船那才是岂有此理。
因此,笔者在书中描述了另外一个战争过程,而放弃了破釜沉舟这个经典故事。毕竟,笔者还是要使用《资治通鉴》里的时间线来构建这整本小说。“焚舟破釜”最早见于《孙子兵法》,用来指不留后路、殊死一搏的气概,本书中,笔者描述项羽采用这样的气概和战略,并用这个口号来激励将士,但只是一个口号,一个策略和比喻,而不是真的行为。
还请读者理解,并且,笔者非常惶恐地请求所有读者指点,是不是笔者疏漏了什么特别重大的原因,才使得《资治通鉴》的时间和“破釜沉舟”的典故这两者无法共存。”
感谢诸位读者的阅读。)
……
才刚刚向北方进军,刘邦就遇到了一场大雪。
望着眼前白茫茫的大地,刘邦向蒯彻苦笑道:“不是我不尽心,这天气实在无法行军。”
蒯彻看着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的道路,也知道这件事怪不得刘邦,他紧赶慢赶,但赶到刘邦军中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了。
“还请沛公派几个使者去给鲁公报信。”蒯彻最后无奈地说道。
“这个自然。”
刘邦当即拿出重赏,有几个身强力壮的士兵眼馋这份赏赐,从刘邦手里领了双份的寒衣,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后就离开军营,顶着咆哮的北风向白马赶去。
回到自己的营帐后,刘邦的脸色有些难看,戚姬小心翼翼地问道:“夫君,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
“无法行军啊。”刘邦火炉里扔进了一根木头,风雪让砍伐变得困难起来,可军队对柴火的的需求量却是大增。幸好周围没有敌军,楚军不需要费劲建立坚固营寨也不需要挖掘深沟,现在楚军能够把大部分人力都派出去收集柴火,保证了每个帐篷里的温度。
盯着火炉看了一会儿,刘邦缓缓地对戚姬说道:“我义弟那边应该更冷吧?这天气实在不是打仗的好时候。”
“鲁公会有危险吗?”戚姬问道。
“是的,”刘邦重重地点点头:“他刚刚以逗留不战的名义杀了大将——天啊,他怎么会用这样的借口?这不是把自己的退路都堵死了吗?这天寒地冻的怎么打仗?可要是等到春暖花开那要等多久?九十天?一百天?那他岂不是更逗留不战了吗?”
刘邦一边说一边叹气:“现在我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及了,或许我当初不该听大将命令来南边的,有我在义弟不至于被逼到和大将翻脸的地步。”
之前看到楚军内乱后,魏豹也急忙把他的军队后撤几十里,和项羽的大营紧紧贴在一起。现在魏军基本就是楚军的附庸,要是楚军退兵,魏军是断然没法和秦军作战的。燕军也差不多,燕国地广人稀,又远离中原战场,接到怀王号召后,燕军也就凑出了两、三千人,还不到秦军的十分之一,甚至都不敢说比魏国这个楚国附庸的实力强。
看到楚军、魏军都远离后,燕军觉得自己独自呆在秦军面前实在是太危险了,于是也瞅个空子拔营挪到了楚、魏两军的旁边,共计四万联军聚集在了一起。
诸侯的救兵统统撤远后,巨鹿的形势顿时又变成秦军和赵军单挑,王离再次忙碌起来,急吼吼地打造器械准备再次强攻。不过天气实在太恶劣,秦军打造器械的进度不是很快,而守城的赵军士气依旧高涨,首先他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室而战,上次秦灭赵时进行的大屠杀没过去几年,很多幸存者还在世;其次,诸侯军只是退却并没有离开;最后,至少现在天气还是站在赵军这一边。
今天项羽正在营帐里看书,项伯急匆匆地跑来见他。
“大王的使者到了。”项伯一进门就叫起来。
项羽抬起头,看着项伯那染着冰霜的头发和胡须,还有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叔父,稍坐,不必如此。”
“我怎么坐得住啊?”项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要是宣布我们为叛逆可怎么办?我们项家可是世代忠良……”
“叔父!”项羽提高了声音,盯着项伯的双眼,抬起手轻轻地向下按了一按:“镇定。”
项伯深吸了一口气,对着侄子点了点头。
项羽站起身,一个门客把他的虎皮战袍抱过来,披在族长的肩膀上。项羽有条不紊地把战袍裹好、系紧,端端正正地戴好自己的头盔,最后检查了一遍自己腰间的宝剑,然后迈开大步当先走出了营帐。
跟在项羽身后的,是一队项家的武士。
守卫营门的士兵先是向项羽行礼,然后一言不发地为他们的统帅拉开了营地的大门。
营墙之外,一小队骑兵坐在战马上,为首者穿着华贵的袍子,他身后的骑士高举着一面大旗,旗杆的顶上是五色的牛尾装饰,这面土黄色的大旗正在北风中猎猎作响。
项羽向着这队骑士走去,虽然脸上的表情一如既往地镇定,但他紧握剑柄的手也情不自禁地越握越紧。
看到项羽走过来的时候,本来安坐在马鞍上的怀王使者也翻身下马,迎着项羽大步而来。
面对面站定的时候,项羽感到自己握剑的手好像又紧了一些。
“长安侯。”使者再向前踏上一步,盯着项羽的眼睛问道:“卿子冠军的虎符何在?”
“稍等,已经派人去请范大夫了。”项羽答道。
离开彭城的时候,宋义从怀王手里拿到了虎符,宋义死后当然落到了项羽手里,不过那代表着怀王的权威,项羽不可能抓过来就用,为了避嫌还放到了范增那里。
项羽和使者等了一会儿,范增也带着队家臣匆匆赶来。
使者重复了一遍问题,范增瞥了项羽一眼,从怀里取出那半只虎符,恭敬地双手递给代表怀王的使者。
使者接过虎符后,又从自己怀中掏出包得紧紧的一件东西,拆开包袱后使者从中拿出了另外半只,将两者对在一起,拼成了一只严丝合缝的老虎。
仔细地鉴定完毕后,使者一言不发地把范增交回的那半只小心翼翼地收进包袱,然后轻手轻脚地放到自己怀中。接着使者又掏出一捆用丝绢精心绑好的竹简,上面还盖着鲜红的楚王大印,一看就知道是怀王的任免诏书。使者左手拿着竹简,右手托着他带来的那半只虎符,抬起头和项羽对视片刻后,这个使者猛地一个躬身,俯下头双手把这包东西高高举起,呈递给项羽。
项羽感到心脏猛地一松,不过依旧没有松开剑柄,而是伸出左手把虎符和竹简从使者手里抓过。
感到双手一轻后,怀王的使者立刻倒退两步,伸手撩起自己的袍子,毫不迟疑地单膝归到在雪地里。那些护送使者而来的楚国武士,也都做出了一模一样的动作,集体向着项羽单膝下跪,深深地低下头,就好像是拜见大王和相国时一样的礼仪。
“上将军。”低头的使者一动不动地保持着原本的姿势,他的声音既响亮又恭敬,在项羽接过信物后,他就不再使用之前的那个称呼。
“上将军!”保护使者和虎符前来的楚国武士们齐声呐喊,他们的声音响彻在雪原上,被北风送向了天边。
项羽松开了握着剑的右手,从左手里取过了虎符——这半只用青铜铸就的老虎。
项羽把这半只青铜老虎紧紧地攥在手里,感受着它传来的阵阵凉意:他的祖父曾经从楚王手里得到过同样的一件信物,虽然现在这并不是同一只——那只在项燕战死后不知所终,项梁怀疑父亲自杀前毁掉了那只传承数百年的虎符——项燕宁可毁掉它,也不愿它成为敌国夸耀的战利品。
现在项羽手里的这一只是怀王重新铸好的,不过它的功用和项羽祖父手里那一只完全相同:整个楚国,除了楚王和楚相,都要服从这只信物的持有者的号令,向他献上近乎面对楚王时的礼仪和敬意。
项羽忍不住仰天长啸,季父项梁失去的权利,他已经取回来了大半。
和宋义统军时不同,现在楚军营地的占地面积大了很多,大家各自分散开修筑了很多营墙,彼此之间不再有通道联络,就连范增都没有选择和项羽住在同一堵营墙之后。项羽知道这个时候肯定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的后背,可能有些人在咬牙切齿地等着自己的失败,不过一切都没关系了,他们都看到了怀王使者向自己行的大礼,可能还有些人听到了他们对自己的称呼,而这消息肯定会像长了翅膀一样地迅速地传遍全军,所有项羽的政敌,从这一刻起都必须要向他低头臣服。
……
“让儿郎们休息几天吧。”王离抬头看着天边银色的乌云,无奈地对身边的人下令道。
“至于楚军那边的侦查,也放缓一些吧。”接着王离又下了一个新的命令,冬雪一场接着一场,上一次的表面还不曾化去,就有新的雪盖在上面,现在楚军距离王离有几十里远,时刻保持对楚军的近距离侦查会导致斥候部队的大量损失。
楚军那边早就停止了对秦军的紧密监视,把斥候部队范围回缩到营地周围,在这种天气下,秦军不可能离开驻地在旷野里挣扎走上两天去攻打楚军的营寨,至少王离完全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念头。
“是啊,楚国人很多都是江东来的,他们可能大都连雪都没见过吧?”秦军的幕僚也纷纷点头赞同:“他们还不如我们呢。”
这种天气秦军都不想出营,楚军就更不可能了,秦军探马完全可以和楚国一样,收缩到基地周围二十里左右,这差不多是步兵在这个天气能行军的极限,再远估计不但望族子弟不肯跟随,普通士卒也要哗变了。
“二十五里。”王离最后下了命令,比幕僚推荐的距离还稍微远了一些:“项羽把少府打败了四次,对他我们要谨慎一些。”
……
楚军的帅帐里再次挤满了将领,这还是自宋义死后的第一次。
“我军要速战速决,一举打垮秦军,解巨鹿之围。”项羽大声说道。
吕臣身体一晃,就想张口说话。
项羽举起手,阻止了他的发言,自顾自地继续说下去:“不过我不去打王离,王离深沟坚垒,绝不是轻易能打下来,我们去打章邯。“
在项羽的背后,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他转身向地图一伸手,就有个项家的卫士默默地把马鞭指向了章邯营地的位置。
“章邯在保护王离的粮道,他是没法像王离那样像刺猬一样团成一团的,他的营地分散而且拉得很散,是我们攻打的好目标。只要消灭了章邯,王离半个月内就会断粮,现在天寒地冻野外没有吃的,他的大军吃光了粮食就会溃散,根本没有任何机会逃掉。”项羽大声讲述的时候,地图旁的卫士无声地在地图上移动着马鞭,配合着项羽的演说。
“在下雪前,王离和章邯之间的距离只有两天的路程,而且他们的联络非常畅通,对我军的侦查也很紧密。但现在不同了,相同的路程,现在王离要走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