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觉得怎么样?”我看完后,刘大哥这样问我。
“第一次看到这么系统的。”我感叹到:“原来,对于临终的效果手段及原因,有这么一套复杂的理论,这是原来没想到的。”
在汉传佛教中,有一种临终忆念阿弥陀佛的办法,这种办法历史久远,操作简便。但是,实行起来,却非常困难。我也曾听说,前几年,一个福建的老太太,四十岁守寡开始念佛号,坚持了四十几年,到她临终火化后,捡到许多舍利子。但是,这样的故事,却并不多。
我想,道理都是一样的,不管内地与藏地,临终时忆念上师或者阿弥陀佛,都是佛法的基本原理:心即是佛。当你的心完全趣向佛道,你往生也就有了把握。但是,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就像是上师让你坐禅时什么也不想,你做得到吗?
那么为什么藏地这个法门如此流行,并且听说过如此之多临终成就的事例呢?大概与原理明白、操作方式细致有关。原来汉地佛教,净土宗兴起,大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高僧慧远法师,感叹末世道阻且长,此生成就,必须借用佛菩萨的力量,用心念让佛菩萨在临终时接引,以契合佛菩萨的自愿。这样,以念佛为主的净土法门才开始兴起。
至今,它仍然是汉地佛教中最大的宗派,因其操作简便而受人欢迎。但是,正因为过于简便,让人却无法抵达核心。这就像一个师傅教你开车,只说:这好办,只要点火加油就行了。
而藏传佛教却细致得多,要让你点火后松手刹、踩离合、挂档、松离合、加油,再开车,甚至把看后视镜和打转向灯都教给你,一步步训练,一步步熟悉,这样培训出来的学员,基础扎实得多。
“其实,你看到这一部分,还只是初步的”刘大哥说到:“那些只是观念上的准备。如果要真正做到操作准确细致,还有许多窍门。当然,这对于汉传佛教来说,很少听说过。但对于藏传佛教,这些已经算是共法了。如果你有耐心,仔细往下看,会有更多的体会。”
他又开始吊我的胃口了,尽管我刚吃完饭,但总觉得精神上有些饥饿,跑步上楼,大礼拜,然后打坐看书。
这真是一段透露出操作手册意味的临终指南,给人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上师从不说废话,直接切入主题。
近期众多弟子有疑问:“上师,都说临终的时候非常重要。若修善尚未圆满者临终之时起了恶念,会随顺恶念堕落,这是真实的吗?”
我们需要知道,在众多教言之中,把整个修行过程称之为迁转;将临终断气的时刻称之为圆满。如何理解呢?何谓迁转、圆满迁转指什么呢?比如我们生前所做一切善法的力量,都是使我们逐渐趋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称之为迁转。
临终断气的一刹那则立为圆满。比如,我们在座的弟子们,从初次进入佛门至今已经创造过很多善法,如口诵心咒、经文,身做礼拜、经行,以及打坐修行等等,这些共同善法我们都立为迁转。临终的一刹那,则为圆满。
善恶往生取决于圆满。因为一切众生在临终时神识会增加七倍,若生前修行的力量很强大,一定有成佛的机会。
但若生前仅仅依靠身口造作,未能调心降伏烦恼,即便创造了很多善法,但由于力量并不强大的原因,在临终的一刹那,还是可能起现诸多贪嗔痴烦恼而漂泊恶趣。
比如,有些弟子可能念诵过很多心咒、做过很多礼拜,乃至上供下施也都做了不少,都觉得自己迁转的力量应该很强才对。在此,我们并不排斥身语所做一切没有功德,但是现前若不依靠成熟口诀法、上师瑜伽导修等调伏内心,仅仅凭借往昔的这种力量,临终当下能在内心起现很好的觉受还不太现实。
临终之时会起现诸多痛苦,由于生前修行不精进,对无常没有很好的认识,此时若产生贪嗔痴烦恼,决定会随烦恼而堕入三恶趣。至于在恶趣受苦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迁转。
若往昔迁转的力量很强大,临终圆满之时起一个恶念,当下堕入地狱是决定性的,但由于迁转的力量,在地狱当中呆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时时刻刻修行。
即便是一位净土的修行者,在修行中也要求做到一心不乱——祈祷阿弥陀佛之时,时时刻刻都在内心与阿弥陀佛的形相分不开的状态之中;念诵之时,时时刻刻都在口中念诵的咒语与内心分不开的状态当中。倘若做不到,临终之时若产生一个恶念,跟随此念必堕三恶趣之中。
所以,迁转和圆满若不能做到均为善法,很难保证未来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反之,若迁转为恶,临终之时却起善念,也必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往昔不懂的人可能会这样讲解:临时虽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由于往昔迁转是恶的原因,还要从西方极乐世界往下堕落。
当时我也不是很懂,但我想若往生还会堕落的话,难道阿弥陀佛也有堕入地狱的显现?这不大现实。后面我就问上师,上师说:“当然不是这样的。阿弥陀佛乃见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的当下,已经消尽前世迁转的一切业障,并且在听闻阿弥陀佛教法之时,依靠这种力量可以消尽一切烦恼。在化身五方佛刹土当中修持五百年之后可以即身成佛。”
因此,临终断最后一口气——圆满的时刻很关键!很关键!这些道理了解一些挺好的,虽然立为理论,也很有意义。
他已经讲到净土法门,说明,这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可见,藏传佛教称为大乘,不是没有道理。接下来,他讲了如何在平时精进努力的方法。
长期精进修法方有把握“圆满”为善。我想在座的有些弟子会觉得,我现前打坐的时候也有一点点感受,临终的时候若能在这个感受当中的话,可能有成就的把握。
但现前反过来问的是,在临终的时候,你怎么有把握能在这个感受中从人间消失、断下最后一口气呢?尤其在临终之时,外隐没次第五根断绝、四大融入四大的时候有众多痛苦,若今生没有对世间一切万物认识通彻,修行中没有很好的经验,这时会想到很多很多事情,比如家里的这些人该怎么办?我剩下的这些东西该怎么办?会不会过两天有人拿走去享用等等。
所以临终的时候不是那么好受的。为了迁转和圆满均形成善法,就要长时间修法。这些道理无论在座上、座下都需要长时间观待,甚至睡眠之中也要如是观想。若能做到这一点,临终时一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往昔我一直赞叹着一位老和尚。当他病情很严重、快要断气、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快要听不见的时候,我在他耳边说:“不论死还是生,在观想上师和依上师所授窍诀中行持,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他回答说,从他病情严重开始,上师就在他的身边,上师所讲授的一切教言比往昔还更清明。
那时候我就晓得,这位老和尚活在世上是佛,从人间消失也是佛。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前必须要精进修法,否则临终之时很难把握这个机会。
我们在座的弟子们,家乡可能有众多老年人,由于四大衰弱、往昔与佛法接触很少的缘故,听不懂很多道理,也不知道很多名词的含义。这时候该如何修行呢?就要根据他的根机来讲法,比如讲解如何祈祷阿弥陀佛,如何修行强制往生法,如何念诵阿弥陀佛心咒,如何观想阿弥陀佛等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他时时刻刻都在修行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圆满是善。
上师开始自问自答,他问到:临终之时如何修行?
接下来是他的回答:我们已经知道圆满的时刻很关键,很重要,那么临终之时应该如何行持呢?在破瓦法当中讲解,临终之时,如果能做得到,就要把自己所有的一切供养给三宝;若做不到的话,比如在病情突然加重的情况下,就要意念自己所有的一切财物都要供养三宝。如是观想,我们就不会去贪执这些东西,目的是为了在圆满一刹那当中断绝贪嗔痴一切烦恼,形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力量。这些道理都必须要了解。
我们讲解这些道理的目的在于何处呢?就是要我们珍惜时间,精进修法。我等在座弟子等两天都必然要面对世上最大的痛苦——临终,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
为了在面对临终之时不遭受痛苦,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要记住,精进修法就是最好的准备!也是对得起自己的唯一方法。
讲定义不如打比方,说套路不如说例子,上师开始结合实际了,他说到:临终时的放松坦然取决于平时的修法。我们说到迁转和圆满的重要性。对一位弥留的人而言,修行圆满的这一瞬间尤为重要。
如果一个人在死亡之后短短的时间当中,身体就变得十分僵硬,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他在临终的时候,内心可能还是有些紧张。就如同我们无论何时,只要心里有一点紧张,身体就不由自主地发紧一般,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再举个例子。为什么身体有病的人经常觉得晚上会睡不好觉呢?因为当身体有病的时候,他的心里就无法放松,因此身体就会开始不由自主地发紧。而身体一旦开始紧张,也就无法再轻松地进入睡眠之中,因此病人的睡眠质量决定不会很好。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当自己身体非常不好的时候,虽然心里头没有刻意去想,现在自己的身体有多么多么不好,但是自己的身体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紧张的状态。因此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就会有点发紧。即便已经进入睡眠之中,但睡眠质量也不会很高。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似乎没有感觉到睡觉起到了休息的作用,反而还会觉得好像自己整个晚上都在劳动一样地疲劳。这都是由于心理紧张的缘故所致。而我们现前修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临终这一瞬间能达到了脱生死,自在圆满。
记得以前我在亚青寺遇到过一位老和尚,当他病重的时候,我就对他说:“此时你应该要记住的是上师。”他说,当他病情开始严重的时候,他就已经观想到上师亲自降临在他的身边。从那时候开始,他的心中就不再有一点点的恐惧和痛苦,甚至觉得比平常还要喜悦。当一个即将要从人间消失的人口中说出这么一句话,可以想象一下,他们有多么自在。
所以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平常就应该多用功,多下一些功夫去修行,不要将解脱寄希望于临终时能瞬间圆满,平时如果不认真修法,此时是否能够圆满就很难所言了。
下面,上师仔细分析讲解了死亡的过程。我不是学医的,不知道他所说的,与医学上的实践是否相违背。但,根据日常的经验,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次序。上师给这个渐渐死亡的过程,叫做临终隐没次第。
此临终隐没次第,总说虽有粗细二十五种等之多,但为易于掌握而摄为五根、四大、明增得三种隐没次第。
以下讲解五根、四大和明增得三种隐没次第是如何呈现的。一旦这些征象起现,就说明死亡将近了。
五根断除、四大分解称之为外隐没次第,明增得三光为内隐没次第。由于现代医学几乎完全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所以站在西医学的角度,呈现外隐没次第,就代表一个人的死亡。但从佛教的角度而言,此时神识尚未离体,内隐没次第还没有完全消失,并不代表真正的死亡。
五根隐没次... -->>
“你觉得怎么样?”我看完后,刘大哥这样问我。
“第一次看到这么系统的。”我感叹到:“原来,对于临终的效果手段及原因,有这么一套复杂的理论,这是原来没想到的。”
在汉传佛教中,有一种临终忆念阿弥陀佛的办法,这种办法历史久远,操作简便。但是,实行起来,却非常困难。我也曾听说,前几年,一个福建的老太太,四十岁守寡开始念佛号,坚持了四十几年,到她临终火化后,捡到许多舍利子。但是,这样的故事,却并不多。
我想,道理都是一样的,不管内地与藏地,临终时忆念上师或者阿弥陀佛,都是佛法的基本原理:心即是佛。当你的心完全趣向佛道,你往生也就有了把握。但是,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就像是上师让你坐禅时什么也不想,你做得到吗?
那么为什么藏地这个法门如此流行,并且听说过如此之多临终成就的事例呢?大概与原理明白、操作方式细致有关。原来汉地佛教,净土宗兴起,大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高僧慧远法师,感叹末世道阻且长,此生成就,必须借用佛菩萨的力量,用心念让佛菩萨在临终时接引,以契合佛菩萨的自愿。这样,以念佛为主的净土法门才开始兴起。
至今,它仍然是汉地佛教中最大的宗派,因其操作简便而受人欢迎。但是,正因为过于简便,让人却无法抵达核心。这就像一个师傅教你开车,只说:这好办,只要点火加油就行了。
而藏传佛教却细致得多,要让你点火后松手刹、踩离合、挂档、松离合、加油,再开车,甚至把看后视镜和打转向灯都教给你,一步步训练,一步步熟悉,这样培训出来的学员,基础扎实得多。
“其实,你看到这一部分,还只是初步的”刘大哥说到:“那些只是观念上的准备。如果要真正做到操作准确细致,还有许多窍门。当然,这对于汉传佛教来说,很少听说过。但对于藏传佛教,这些已经算是共法了。如果你有耐心,仔细往下看,会有更多的体会。”
他又开始吊我的胃口了,尽管我刚吃完饭,但总觉得精神上有些饥饿,跑步上楼,大礼拜,然后打坐看书。
这真是一段透露出操作手册意味的临终指南,给人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上师从不说废话,直接切入主题。
近期众多弟子有疑问:“上师,都说临终的时候非常重要。若修善尚未圆满者临终之时起了恶念,会随顺恶念堕落,这是真实的吗?”
我们需要知道,在众多教言之中,把整个修行过程称之为迁转;将临终断气的时刻称之为圆满。如何理解呢?何谓迁转、圆满迁转指什么呢?比如我们生前所做一切善法的力量,都是使我们逐渐趋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称之为迁转。
临终断气的一刹那则立为圆满。比如,我们在座的弟子们,从初次进入佛门至今已经创造过很多善法,如口诵心咒、经文,身做礼拜、经行,以及打坐修行等等,这些共同善法我们都立为迁转。临终的一刹那,则为圆满。
善恶往生取决于圆满。因为一切众生在临终时神识会增加七倍,若生前修行的力量很强大,一定有成佛的机会。
但若生前仅仅依靠身口造作,未能调心降伏烦恼,即便创造了很多善法,但由于力量并不强大的原因,在临终的一刹那,还是可能起现诸多贪嗔痴烦恼而漂泊恶趣。
比如,有些弟子可能念诵过很多心咒、做过很多礼拜,乃至上供下施也都做了不少,都觉得自己迁转的力量应该很强才对。在此,我们并不排斥身语所做一切没有功德,但是现前若不依靠成熟口诀法、上师瑜伽导修等调伏内心,仅仅凭借往昔的这种力量,临终当下能在内心起现很好的觉受还不太现实。
临终之时会起现诸多痛苦,由于生前修行不精进,对无常没有很好的认识,此时若产生贪嗔痴烦恼,决定会随烦恼而堕入三恶趣。至于在恶趣受苦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迁转。
若往昔迁转的力量很强大,临终圆满之时起一个恶念,当下堕入地狱是决定性的,但由于迁转的力量,在地狱当中呆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时时刻刻修行。
即便是一位净土的修行者,在修行中也要求做到一心不乱——祈祷阿弥陀佛之时,时时刻刻都在内心与阿弥陀佛的形相分不开的状态之中;念诵之时,时时刻刻都在口中念诵的咒语与内心分不开的状态当中。倘若做不到,临终之时若产生一个恶念,跟随此念必堕三恶趣之中。
所以,迁转和圆满若不能做到均为善法,很难保证未来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反之,若迁转为恶,临终之时却起善念,也必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往昔不懂的人可能会这样讲解:临时虽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由于往昔迁转是恶的原因,还要从西方极乐世界往下堕落。
当时我也不是很懂,但我想若往生还会堕落的话,难道阿弥陀佛也有堕入地狱的显现?这不大现实。后面我就问上师,上师说:“当然不是这样的。阿弥陀佛乃见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的当下,已经消尽前世迁转的一切业障,并且在听闻阿弥陀佛教法之时,依靠这种力量可以消尽一切烦恼。在化身五方佛刹土当中修持五百年之后可以即身成佛。”
因此,临终断最后一口气——圆满的时刻很关键!很关键!这些道理了解一些挺好的,虽然立为理论,也很有意义。
他已经讲到净土法门,说明,这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可见,藏传佛教称为大乘,不是没有道理。接下来,他讲了如何在平时精进努力的方法。
长期精进修法方有把握“圆满”为善。我想在座的有些弟子会觉得,我现前打坐的时候也有一点点感受,临终的时候若能在这个感受当中的话,可能有成就的把握。
但现前反过来问的是,在临终的时候,你怎么有把握能在这个感受中从人间消失、断下最后一口气呢?尤其在临终之时,外隐没次第五根断绝、四大融入四大的时候有众多痛苦,若今生没有对世间一切万物认识通彻,修行中没有很好的经验,这时会想到很多很多事情,比如家里的这些人该怎么办?我剩下的这些东西该怎么办?会不会过两天有人拿走去享用等等。
所以临终的时候不是那么好受的。为了迁转和圆满均形成善法,就要长时间修法。这些道理无论在座上、座下都需要长时间观待,甚至睡眠之中也要如是观想。若能做到这一点,临终时一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往昔我一直赞叹着一位老和尚。当他病情很严重、快要断气、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快要听不见的时候,我在他耳边说:“不论死还是生,在观想上师和依上师所授窍诀中行持,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他回答说,从他病情严重开始,上师就在他的身边,上师所讲授的一切教言比往昔还更清明。
那时候我就晓得,这位老和尚活在世上是佛,从人间消失也是佛。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前必须要精进修法,否则临终之时很难把握这个机会。
我们在座的弟子们,家乡可能有众多老年人,由于四大衰弱、往昔与佛法接触很少的缘故,听不懂很多道理,也不知道很多名词的含义。这时候该如何修行呢?就要根据他的根机来讲法,比如讲解如何祈祷阿弥陀佛,如何修行强制往生法,如何念诵阿弥陀佛心咒,如何观想阿弥陀佛等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他时时刻刻都在修行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圆满是善。
上师开始自问自答,他问到:临终之时如何修行?
接下来是他的回答:我们已经知道圆满的时刻很关键,很重要,那么临终之时应该如何行持呢?在破瓦法当中讲解,临终之时,如果能做得到,就要把自己所有的一切供养给三宝;若做不到的话,比如在病情突然加重的情况下,就要意念自己所有的一切财物都要供养三宝。如是观想,我们就不会去贪执这些东西,目的是为了在圆满一刹那当中断绝贪嗔痴一切烦恼,形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力量。这些道理都必须要了解。
我们讲解这些道理的目的在于何处呢?就是要我们珍惜时间,精进修法。我等在座弟子等两天都必然要面对世上最大的痛苦——临终,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
为了在面对临终之时不遭受痛苦,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要记住,精进修法就是最好的准备!也是对得起自己的唯一方法。
讲定义不如打比方,说套路不如说例子,上师开始结合实际了,他说到:临终时的放松坦然取决于平时的修法。我们说到迁转和圆满的重要性。对一位弥留的人而言,修行圆满的这一瞬间尤为重要。
如果一个人在死亡之后短短的时间当中,身体就变得十分僵硬,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他在临终的时候,内心可能还是有些紧张。就如同我们无论何时,只要心里有一点紧张,身体就不由自主地发紧一般,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再举个例子。为什么身体有病的人经常觉得晚上会睡不好觉呢?因为当身体有病的时候,他的心里就无法放松,因此身体就会开始不由自主地发紧。而身体一旦开始紧张,也就无法再轻松地进入睡眠之中,因此病人的睡眠质量决定不会很好。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当自己身体非常不好的时候,虽然心里头没有刻意去想,现在自己的身体有多么多么不好,但是自己的身体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紧张的状态。因此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就会有点发紧。即便已经进入睡眠之中,但睡眠质量也不会很高。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似乎没有感觉到睡觉起到了休息的作用,反而还会觉得好像自己整个晚上都在劳动一样地疲劳。这都是由于心理紧张的缘故所致。而我们现前修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临终这一瞬间能达到了脱生死,自在圆满。
记得以前我在亚青寺遇到过一位老和尚,当他病重的时候,我就对他说:“此时你应该要记住的是上师。”他说,当他病情开始严重的时候,他就已经观想到上师亲自降临在他的身边。从那时候开始,他的心中就不再有一点点的恐惧和痛苦,甚至觉得比平常还要喜悦。当一个即将要从人间消失的人口中说出这么一句话,可以想象一下,他们有多么自在。
所以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平常就应该多用功,多下一些功夫去修行,不要将解脱寄希望于临终时能瞬间圆满,平时如果不认真修法,此时是否能够圆满就很难所言了。
下面,上师仔细分析讲解了死亡的过程。我不是学医的,不知道他所说的,与医学上的实践是否相违背。但,根据日常的经验,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次序。上师给这个渐渐死亡的过程,叫做临终隐没次第。
此临终隐没次第,总说虽有粗细二十五种等之多,但为易于掌握而摄为五根、四大、明增得三种隐没次第。
以下讲解五根、四大和明增得三种隐没次第是如何呈现的。一旦这些征象起现,就说明死亡将近了。
五根断除、四大分解称之为外隐没次第,明增得三光为内隐没次第。由于现代医学几乎完全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所以站在西医学的角度,呈现外隐没次第,就代表一个人的死亡。但从佛教的角度而言,此时神识尚未离体,内隐没次第还没有完全消失,并不代表真正的死亡。
五根隐没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