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2)
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金阁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亲去世了,代表着我真正的少年时代也随之结束了。我惊讶的是,自己的少年时代实在是缺乏对他人该有的关心。而且,我甚至感觉父亲的去世也没有让我有丝毫的悲伤。可能这也不算什么惊讶,只是一种无力的感伤。
我回到家时,父亲的遗体早已入棺。因为我是步行至内浦,然后坐船顺着海湾返回成生,耗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当时正是梅雨季节前夕,太阳每天都很毒辣,天气非常炎热。我与遗体告别以后,匆忙把灵柩运到荒凉的海角火葬场,在海岸边焚烧了。
农村寺院住持的去世,可谓非同小可,是一种过分的异于寻常。可以说他被这里的人当成了精神支柱,被当地的信徒当成了各自生活中的保护者,同时也被当成了他们去世后能够托付的人。扮演这么多角色的他,死在了寺院中。他是一名十分爱岗敬业、十分优秀的人。如同一名四处教授别人死亡方法的人,在亲自进行示范的时候发生了失误而引发了死亡,给人一种过失的感动。
事实上,安放父亲灵柩的地方十分合适,是一个精心准备好的地方,考虑得十分周到。母亲、小和尚与施主们聚集在灵前哭泣。小和尚磕磕巴巴地念着经文,看来多半是听从了在灵柩中躺着的父亲的指示。
父亲的脸埋藏在了初夏的花丛中。每一朵花儿都十分娇艳、水灵,让人有点儿害怕。每一朵花儿似乎都在窥探着井底。因为,人死后脸比活着的时候更干瘪,面向我们的脸只剩下轮廓,那深陷下去的地方再也无法鼓胀起来了。再也没有任何东西比遗容更能如实地表明这一点:所谓物质,已经离我们远去,且它存在的方式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精神就是如此通过死亡变成物质,我第一次能够接触到这样的局面。如今,我才逐渐明白,五月的花卉、太阳、桌子、校舍、铅笔等物质为何与我的距离是那么遥远,对待我的态度是那么冷漠。这便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母亲和施主们都在注视着我与亡父最后的会面。可是,我这颗固执的心对这句话所蕴含的生者世界的推论是无法接受的。不是会面,而是看着父亲的遗容。
遗体只能让人看着。我也仅仅是在看着而已。就像平日里自然而然的动作,看着就是看着。这既是生者的权利,也是一种残酷。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崭新的体验。一个既不会放声歌唱,也不会喊叫着到处奔跑的少年,就这样学会了确认自己的人生。
我这个人原本非常自卑,但是此时,我明朗的脸上没有一滴眼泪,仍能坦然地面对施主们且没有感到一丝羞愧。寺院位于海滨的山崖上,前来吊唁的客人后边,夏天的云在日本海海面上翻滚着。
开始念诵出殡的经文了,我也跟着一起在念。大雄宝殿里面黑漆漆的。挂在柱子上的丧幡、大殿横梁上垂落的华幔与香炉、花瓶之类,被闪烁的灯光照耀得格外璀璨。海风时不时地吹来,将我僧衣的下摆吹了起来。正在念诵经文的我,眼角不断涌进一束强光和夏日的云姿。
户外强烈的光线,不断向我的侧脸照射过来。那璀璨的侮蔑……
——送殡的人群再向前走一二百米,便会抵达火葬场。此时突然下起了雨,幸亏走到了一个善良的施主家门前,还能将灵柩抬进去避雨。看样子雨一时不会停,送殡的人群不得不继续前进,所以,只好为大家准备好雨具,将灵柩盖好油纸运送至火葬场。
火葬场在村庄东南突出的海角尽头布满石头的小海滨上。因此焚烧的黑烟不会飘到村庄去。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自古以来这里就被用作火葬场。
这一带海滨风浪很大。波涛汹涌时,雨点也在不停地敲打着翻滚的海面。无光的雨点,只是冷静地刺穿非同一般的海面。然而,海风突然将雨点刮向荒芜的岩壁。洁白的岩壁被打湿,仿佛被喷了一层墨汁。
从隧道出来,便到了火葬场。工人们正在做火葬前的准备。我们躲在隧道里面避雨。
并没有什么海景,只看到波涛、被打湿的黑岩以及雨水。浇了油的灵柩呈现出鲜艳的木原色,被雨点敲打着。
开始点火了。这配给油是专门为火化住持准备的,足够用了。火焰逆着雨点发出噼啪的响声,火势越来越猛。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白昼的火焰在浓烟中呈现出的影像。滚滚浓烟逐渐飘向山崖,转眼,只有绚丽的火焰在雨中冉冉升起。
忽然,发出一阵可怕的爆炸声。灵柩盖炸开了。
我看了一眼身边的母亲。母亲双手抓紧念珠,站在那里。她面无表情,身体好像缩小了,以至于能够缩进掌心。
遵循父亲的遗嘱,我到京都的金阁寺当了弟子。当时,我是随住持削发为僧。住持为我交了学费,作为回报,我负责打扫卫生和照顾住持的起居,像俗家的学仆一样。
入寺院没多长时间,我就知道严厉的舍监去服兵役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在寺院中。来这之后,我整个人放松不少。在这里,没有人会像我的中学同学那样因为我父亲是一位和尚就嘲讽我,大家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不过是我说话结巴,还有比大家丑陋一些罢了。
我从东舞鹤中学退学之后,在田山道诠和尚的介绍下,转学去了临济学院中学。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秋季学期了,转校之后,我必须每天走读。不过我很清楚,学校开学之后便会立马安排学生们去某一工厂参加义务劳动。目前,在我所处的新环境中,就只剩这几个星期的暑假了。服丧时期的暑假,正好赶上1944年战争末期,一个匪夷所思的寂静的暑假……寺院的弟子过着纪律严明的生活。对我来说,这好像是最后的、纯粹的休假。在那里依然可以清楚地听到蝉鸣。
……阔别数月的金阁,在夏末阳光的照射下,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我刚剃度,脑袋上全是青痕,我的头皮似乎紧贴着空气。这种感觉既神奇又危险,好像自己脑海中思考的事情,正通过一层薄薄的、敏感的、轻易就会受伤的皮肤与外面的事物接触。
我抬起这种头仰望金阁,我感觉金阁便不只通过我的眼睛,好像还通过我的头颅深深地向里渗透似的。这样的头颅遇到烈日会发热,遇到晚风又会变得凉爽。
“金阁呀!我终于来到你的身边住下了。”偶尔,我会停下手里的扫帚,喃喃自语,“不一定现在就要实现!希望有朝一日你能亲近我,对我诉说你的秘密。你的美,可能只差那么一点便能清晰可见,只不过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希望比起我想象中金阁的美,现实中金阁的美看起来要更加清晰。还有,如果你是世间特有的美,那么请跟我讲,你为何如此美,为何要美得如此与众不同?”
当年夏天,前线时不时传来战败噩耗,金阁在如此环境中,反而看起来更加熠熠生辉。6月,美军在塞班岛登陆,盟军联合部队奔走于诺曼底郊外。金阁参观的人数明显减少,金阁似乎一直安享于这样的孤独和寂静。
战乱与不安,尸横遍野、鲜血横流,自然令金阁变得更美。这是因为金阁原本就是因不安而修建的建筑物,是以一名心底黑暗的将军的意图修建而成的建筑物。在美术史家眼中只看到样式的折中,其三层的参差设计,显然是在探索一种能呈现出不安的这般模式。金阁如果是以一种安定的模式所建,很显然,便会早就承受不住那种不安而崩塌了。
尽管如此,我依然停下了手里的扫帚,无数次仰望金阁,我感觉能够安然存在于那个地方的金阁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我的记忆中,陪着父亲前来拜访的那个夜晚,那时的金阁并没有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然而只要想起从今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我将常常见到金阁,便感觉实在是不可思议。
以前我在舞鹤时,一直感觉金阁就位于京都的一角,永远都在那里。但是,现在在这里住了下来,我便只能在眺望的时候才能看到金阁。晚上在大雄宝殿睡觉时,我感觉不到金阁的存在。因此,我每日都要无数次地眺望金阁,还总被师兄们取笑。不管看几遍,我总感觉位于那里的金阁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在眺望之后,要返回大雄宝殿时,我转过头想再看一眼,那金阁却仿佛欧里狄克[10]那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一天,打扫完金阁周围之后,避开越来越毒的太阳去了后山,走在去往夕佳亭的小路上。当时还没有开园,四处空无一人。可能是舞鹤航空队的一队战斗机掠过金阁上空,发出压顶的轰鸣声后,又飞走了。
后山有一个布满水藻的寂静的池沼,叫安民泽。池子中央有一座小岛,叫白蛇冢,岛上耸立着一座五重石塔。清晨,小鸟在那啁啾鸣啭,却不见踪影,动听的鸟鸣声响彻整片树林。
池沼前面长满了茂密的夏草。那片草地与小路被低矮的栅栏隔开了。一个穿着白衬衣的少年正躺在这片草地上。他身旁矮枫树边有一把竹耙子。少年一跃而起,那气势仿佛拂去了周围笼罩着的夏天清晨的潮气。他看到我说道:
“嘿,是你啊!”
这个姓鹤川的少年,是昨天晚上经别人介绍才认识的。鹤川家住在东京近郊的祖福寺,家中送过来许多学费、零用钱及粮食等物。家人只是为了让他体验一下弟子的学习生活,通过住持的关系把他送到了金阁寺。他暑假回家看望家人了,昨夜提前回到了寺院中。鹤川一口地道的东京口音,是我秋季即将入学的临济学院中学的同班同学。他那疾速伶俐的口齿与快乐的谈吐,从昨天晚上开始就已经让我感到害怕了。
现在只要听到他讲“嘿,是你啊”,我便一下子说不出话来。可是,他好像将我的沉默理解成了一种责怪。
“不必打扫了,何必那么认真,只要有游客来又会弄脏。再说,也没有多少人到这来。”
我笑了。对有的人来说,我这种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无奈的笑,也许就成了引发亲近感的缘由。我就是如此,对自己带给别人的印象细节从来不负责。
我跨过栅栏,坐在了鹤川身旁。鹤川横躺在草地上,弯起胳膊当作枕头。他的双臂外侧被晒得黝黑,内侧却非常白皙,连静脉都清晰可见。早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投射在淡绿色的青草上。直觉告诉我,这个少年可能不像我一样热爱金阁。这是因为,我不知在何时将对金阁的偏执,全都怪罪到自己的丑陋上。
“听闻你父亲去世了?”
“是的。”
鹤川灵活地转动一下眼珠,明显露出少年独有的那种热衷于推理的神色,说道:
“你非常喜欢金阁,是因为只要看到它,便会令你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吧?比如说,因为你父亲也十分喜欢金阁。”
他猜对了一半,但是这种推理对我来讲毫无作用,我依旧面无表情。我对此感到一丝得意。如同喜欢制作昆虫标本的少年那样,鹤川也喜欢将人的感情分类,整齐地放到自己房间精致的小抽屉中,时不时将其取出,进行实地检验,他喜欢这样。
“父亲去世,你对此感到十分难过吧,所以,你很沉默。昨夜我们第一次见面,你便给我这样的感觉。”
我毫无反感的情绪。他说我沉默,我也这样想,于是心里感到慰藉和自由,便不假思索地说:
“我并没有感觉到伤心!”
鹤川扇动着他那令人讨厌的长睫毛,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说道:
“哦?……如此来讲,你憎恨你的父亲,最起码你很讨厌,是吗?”
“不能说憎恨,也说不上讨厌……”
“哦?那为何不觉得伤心呢?”
“我也不知道!”
“匪夷所思!”
鹤川遇到了难解之谜,再次坐起身。“也许是有比这更伤心的事情吧?”
“你指的是什么,我不是很清楚。”
说完,我又自我反省:为何总是喜欢让别人对自己产生疑问呢?对我自己而言,并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这是很显然的事情。我的感情也会如同口吃一般,总是跟不上需要。最终,父亲去世这件事,与伤心这件事相互独立,毫无瓜葛,也不会互相侵犯。常常因为差了一步或迟了一点,我的感情和事件又开始回到杂乱无章。可能它原本就是杂乱无章的吧。要说我的悲伤,它与任何事件、任何动机都没有关系,是对我突然的、毫无道理的袭击……
可是所有事件,我又没能跟这位新朋友解释清楚。鹤川终于笑了。
“咳,你这个人还真有点奇怪!”
他白衬衣下面的腹部微微起伏着,叶缝中洒下的阳光在他腹部摇曳,我觉得很幸福。我的人生如同他衬衫上的褶皱一样荡起一阵阵涟漪。不过,虽然布满了褶皱,但这衬衫是多么的白净闪耀!……如果我也这样呢?
禅寺不管世俗社会,只按禅寺的规矩行事。由于是夏季,每天早上最晚五点起床。禅家称起床为“开定”。起床之后立马开始上早课诵经,称为“三时回向”,也就是诵读三次经文。接着打扫室内卫生。然后吃早饭,称为“粥座”。用餐以前要诵读“辨座经”。
弱有十利
饶益行人
果报无边
究竟常乐
念诵完之后开始吃粥。吃完之后做杂务,如除草、打扫庭院、劈柴等。要是学校开学了,做完杂务之后就该去学校了。从学校回到寺院后,不久便开始吃晚饭。吃完晚饭,有时会听住持传授经典教义。九点“开枕”,即睡觉。
我每天的作息就是如此。伙夫——称为“典座”——的摇铃声,是我们每日起床的信号。
金阁寺就是鹿苑寺,原本该有二三十人,不过目前,有的人应召入伍了,有的人被征调去了别处,剩下的就一个负责向导和传达的七十多岁的老头,一个年近六旬专门负责炊事的老妇,还有执事和副执事,再加上我们三个弟子,就是全部了。老人们年事已高,少年们终归还是孩子。执事,也称为“副司”,负责会计事务,工作繁忙。
数日后,他们安排我负责送报到住持(我们称为老师)的房间。报纸一般是在早课后打扫完卫生那个时间送过来。人手和时间都比较紧张,要打扫寺院三十几间房间寺院,擦拭全部走廊,工作就会流于形势。报纸需要去大门口取,要经过“使者间”的前廊,从客段后边绕上一圈,再穿过间廊,才能送到老师所在的大书院。这一路上每一道走廊都是先浇上半桶水,然后再擦拭,因此地板凹陷处都是积水。在朝阳的照耀下,积水闪烁着光芒,打湿了脚踝。时值夏日,感觉十分舒服。然后,到了老师房间门前,需要跪下,说一声:“可以进来吗?”等到“嗯”的回答声传来,才能进到房间里面。师兄们传授了一个秘诀给我:在进入老师房间以前,赶紧用僧衣的下摆擦拭干净打湿的双脚。
我嗅着油墨散发出来的强烈的俗世气味,一边偷偷浏览报纸的大标题,一边急忙从廊道经过。于是,我瞥到了“帝都能够避免遭受空袭吗?”这个标题。
以前我经常有些奇怪的想法,却从未将金阁与空袭联系到一起过。塞班岛沦陷之... -->>
父亲去世了,代表着我真正的少年时代也随之结束了。我惊讶的是,自己的少年时代实在是缺乏对他人该有的关心。而且,我甚至感觉父亲的去世也没有让我有丝毫的悲伤。可能这也不算什么惊讶,只是一种无力的感伤。
我回到家时,父亲的遗体早已入棺。因为我是步行至内浦,然后坐船顺着海湾返回成生,耗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当时正是梅雨季节前夕,太阳每天都很毒辣,天气非常炎热。我与遗体告别以后,匆忙把灵柩运到荒凉的海角火葬场,在海岸边焚烧了。
农村寺院住持的去世,可谓非同小可,是一种过分的异于寻常。可以说他被这里的人当成了精神支柱,被当地的信徒当成了各自生活中的保护者,同时也被当成了他们去世后能够托付的人。扮演这么多角色的他,死在了寺院中。他是一名十分爱岗敬业、十分优秀的人。如同一名四处教授别人死亡方法的人,在亲自进行示范的时候发生了失误而引发了死亡,给人一种过失的感动。
事实上,安放父亲灵柩的地方十分合适,是一个精心准备好的地方,考虑得十分周到。母亲、小和尚与施主们聚集在灵前哭泣。小和尚磕磕巴巴地念着经文,看来多半是听从了在灵柩中躺着的父亲的指示。
父亲的脸埋藏在了初夏的花丛中。每一朵花儿都十分娇艳、水灵,让人有点儿害怕。每一朵花儿似乎都在窥探着井底。因为,人死后脸比活着的时候更干瘪,面向我们的脸只剩下轮廓,那深陷下去的地方再也无法鼓胀起来了。再也没有任何东西比遗容更能如实地表明这一点:所谓物质,已经离我们远去,且它存在的方式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精神就是如此通过死亡变成物质,我第一次能够接触到这样的局面。如今,我才逐渐明白,五月的花卉、太阳、桌子、校舍、铅笔等物质为何与我的距离是那么遥远,对待我的态度是那么冷漠。这便是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母亲和施主们都在注视着我与亡父最后的会面。可是,我这颗固执的心对这句话所蕴含的生者世界的推论是无法接受的。不是会面,而是看着父亲的遗容。
遗体只能让人看着。我也仅仅是在看着而已。就像平日里自然而然的动作,看着就是看着。这既是生者的权利,也是一种残酷。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崭新的体验。一个既不会放声歌唱,也不会喊叫着到处奔跑的少年,就这样学会了确认自己的人生。
我这个人原本非常自卑,但是此时,我明朗的脸上没有一滴眼泪,仍能坦然地面对施主们且没有感到一丝羞愧。寺院位于海滨的山崖上,前来吊唁的客人后边,夏天的云在日本海海面上翻滚着。
开始念诵出殡的经文了,我也跟着一起在念。大雄宝殿里面黑漆漆的。挂在柱子上的丧幡、大殿横梁上垂落的华幔与香炉、花瓶之类,被闪烁的灯光照耀得格外璀璨。海风时不时地吹来,将我僧衣的下摆吹了起来。正在念诵经文的我,眼角不断涌进一束强光和夏日的云姿。
户外强烈的光线,不断向我的侧脸照射过来。那璀璨的侮蔑……
——送殡的人群再向前走一二百米,便会抵达火葬场。此时突然下起了雨,幸亏走到了一个善良的施主家门前,还能将灵柩抬进去避雨。看样子雨一时不会停,送殡的人群不得不继续前进,所以,只好为大家准备好雨具,将灵柩盖好油纸运送至火葬场。
火葬场在村庄东南突出的海角尽头布满石头的小海滨上。因此焚烧的黑烟不会飘到村庄去。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自古以来这里就被用作火葬场。
这一带海滨风浪很大。波涛汹涌时,雨点也在不停地敲打着翻滚的海面。无光的雨点,只是冷静地刺穿非同一般的海面。然而,海风突然将雨点刮向荒芜的岩壁。洁白的岩壁被打湿,仿佛被喷了一层墨汁。
从隧道出来,便到了火葬场。工人们正在做火葬前的准备。我们躲在隧道里面避雨。
并没有什么海景,只看到波涛、被打湿的黑岩以及雨水。浇了油的灵柩呈现出鲜艳的木原色,被雨点敲打着。
开始点火了。这配给油是专门为火化住持准备的,足够用了。火焰逆着雨点发出噼啪的响声,火势越来越猛。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白昼的火焰在浓烟中呈现出的影像。滚滚浓烟逐渐飘向山崖,转眼,只有绚丽的火焰在雨中冉冉升起。
忽然,发出一阵可怕的爆炸声。灵柩盖炸开了。
我看了一眼身边的母亲。母亲双手抓紧念珠,站在那里。她面无表情,身体好像缩小了,以至于能够缩进掌心。
遵循父亲的遗嘱,我到京都的金阁寺当了弟子。当时,我是随住持削发为僧。住持为我交了学费,作为回报,我负责打扫卫生和照顾住持的起居,像俗家的学仆一样。
入寺院没多长时间,我就知道严厉的舍监去服兵役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在寺院中。来这之后,我整个人放松不少。在这里,没有人会像我的中学同学那样因为我父亲是一位和尚就嘲讽我,大家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不过是我说话结巴,还有比大家丑陋一些罢了。
我从东舞鹤中学退学之后,在田山道诠和尚的介绍下,转学去了临济学院中学。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秋季学期了,转校之后,我必须每天走读。不过我很清楚,学校开学之后便会立马安排学生们去某一工厂参加义务劳动。目前,在我所处的新环境中,就只剩这几个星期的暑假了。服丧时期的暑假,正好赶上1944年战争末期,一个匪夷所思的寂静的暑假……寺院的弟子过着纪律严明的生活。对我来说,这好像是最后的、纯粹的休假。在那里依然可以清楚地听到蝉鸣。
……阔别数月的金阁,在夏末阳光的照射下,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我刚剃度,脑袋上全是青痕,我的头皮似乎紧贴着空气。这种感觉既神奇又危险,好像自己脑海中思考的事情,正通过一层薄薄的、敏感的、轻易就会受伤的皮肤与外面的事物接触。
我抬起这种头仰望金阁,我感觉金阁便不只通过我的眼睛,好像还通过我的头颅深深地向里渗透似的。这样的头颅遇到烈日会发热,遇到晚风又会变得凉爽。
“金阁呀!我终于来到你的身边住下了。”偶尔,我会停下手里的扫帚,喃喃自语,“不一定现在就要实现!希望有朝一日你能亲近我,对我诉说你的秘密。你的美,可能只差那么一点便能清晰可见,只不过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希望比起我想象中金阁的美,现实中金阁的美看起来要更加清晰。还有,如果你是世间特有的美,那么请跟我讲,你为何如此美,为何要美得如此与众不同?”
当年夏天,前线时不时传来战败噩耗,金阁在如此环境中,反而看起来更加熠熠生辉。6月,美军在塞班岛登陆,盟军联合部队奔走于诺曼底郊外。金阁参观的人数明显减少,金阁似乎一直安享于这样的孤独和寂静。
战乱与不安,尸横遍野、鲜血横流,自然令金阁变得更美。这是因为金阁原本就是因不安而修建的建筑物,是以一名心底黑暗的将军的意图修建而成的建筑物。在美术史家眼中只看到样式的折中,其三层的参差设计,显然是在探索一种能呈现出不安的这般模式。金阁如果是以一种安定的模式所建,很显然,便会早就承受不住那种不安而崩塌了。
尽管如此,我依然停下了手里的扫帚,无数次仰望金阁,我感觉能够安然存在于那个地方的金阁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我的记忆中,陪着父亲前来拜访的那个夜晚,那时的金阁并没有让我产生这种感觉,然而只要想起从今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我将常常见到金阁,便感觉实在是不可思议。
以前我在舞鹤时,一直感觉金阁就位于京都的一角,永远都在那里。但是,现在在这里住了下来,我便只能在眺望的时候才能看到金阁。晚上在大雄宝殿睡觉时,我感觉不到金阁的存在。因此,我每日都要无数次地眺望金阁,还总被师兄们取笑。不管看几遍,我总感觉位于那里的金阁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在眺望之后,要返回大雄宝殿时,我转过头想再看一眼,那金阁却仿佛欧里狄克[10]那样,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一天,打扫完金阁周围之后,避开越来越毒的太阳去了后山,走在去往夕佳亭的小路上。当时还没有开园,四处空无一人。可能是舞鹤航空队的一队战斗机掠过金阁上空,发出压顶的轰鸣声后,又飞走了。
后山有一个布满水藻的寂静的池沼,叫安民泽。池子中央有一座小岛,叫白蛇冢,岛上耸立着一座五重石塔。清晨,小鸟在那啁啾鸣啭,却不见踪影,动听的鸟鸣声响彻整片树林。
池沼前面长满了茂密的夏草。那片草地与小路被低矮的栅栏隔开了。一个穿着白衬衣的少年正躺在这片草地上。他身旁矮枫树边有一把竹耙子。少年一跃而起,那气势仿佛拂去了周围笼罩着的夏天清晨的潮气。他看到我说道:
“嘿,是你啊!”
这个姓鹤川的少年,是昨天晚上经别人介绍才认识的。鹤川家住在东京近郊的祖福寺,家中送过来许多学费、零用钱及粮食等物。家人只是为了让他体验一下弟子的学习生活,通过住持的关系把他送到了金阁寺。他暑假回家看望家人了,昨夜提前回到了寺院中。鹤川一口地道的东京口音,是我秋季即将入学的临济学院中学的同班同学。他那疾速伶俐的口齿与快乐的谈吐,从昨天晚上开始就已经让我感到害怕了。
现在只要听到他讲“嘿,是你啊”,我便一下子说不出话来。可是,他好像将我的沉默理解成了一种责怪。
“不必打扫了,何必那么认真,只要有游客来又会弄脏。再说,也没有多少人到这来。”
我笑了。对有的人来说,我这种无意间流露出来的无奈的笑,也许就成了引发亲近感的缘由。我就是如此,对自己带给别人的印象细节从来不负责。
我跨过栅栏,坐在了鹤川身旁。鹤川横躺在草地上,弯起胳膊当作枕头。他的双臂外侧被晒得黝黑,内侧却非常白皙,连静脉都清晰可见。早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投射在淡绿色的青草上。直觉告诉我,这个少年可能不像我一样热爱金阁。这是因为,我不知在何时将对金阁的偏执,全都怪罪到自己的丑陋上。
“听闻你父亲去世了?”
“是的。”
鹤川灵活地转动一下眼珠,明显露出少年独有的那种热衷于推理的神色,说道:
“你非常喜欢金阁,是因为只要看到它,便会令你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吧?比如说,因为你父亲也十分喜欢金阁。”
他猜对了一半,但是这种推理对我来讲毫无作用,我依旧面无表情。我对此感到一丝得意。如同喜欢制作昆虫标本的少年那样,鹤川也喜欢将人的感情分类,整齐地放到自己房间精致的小抽屉中,时不时将其取出,进行实地检验,他喜欢这样。
“父亲去世,你对此感到十分难过吧,所以,你很沉默。昨夜我们第一次见面,你便给我这样的感觉。”
我毫无反感的情绪。他说我沉默,我也这样想,于是心里感到慰藉和自由,便不假思索地说:
“我并没有感觉到伤心!”
鹤川扇动着他那令人讨厌的长睫毛,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说道:
“哦?……如此来讲,你憎恨你的父亲,最起码你很讨厌,是吗?”
“不能说憎恨,也说不上讨厌……”
“哦?那为何不觉得伤心呢?”
“我也不知道!”
“匪夷所思!”
鹤川遇到了难解之谜,再次坐起身。“也许是有比这更伤心的事情吧?”
“你指的是什么,我不是很清楚。”
说完,我又自我反省:为何总是喜欢让别人对自己产生疑问呢?对我自己而言,并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这是很显然的事情。我的感情也会如同口吃一般,总是跟不上需要。最终,父亲去世这件事,与伤心这件事相互独立,毫无瓜葛,也不会互相侵犯。常常因为差了一步或迟了一点,我的感情和事件又开始回到杂乱无章。可能它原本就是杂乱无章的吧。要说我的悲伤,它与任何事件、任何动机都没有关系,是对我突然的、毫无道理的袭击……
可是所有事件,我又没能跟这位新朋友解释清楚。鹤川终于笑了。
“咳,你这个人还真有点奇怪!”
他白衬衣下面的腹部微微起伏着,叶缝中洒下的阳光在他腹部摇曳,我觉得很幸福。我的人生如同他衬衫上的褶皱一样荡起一阵阵涟漪。不过,虽然布满了褶皱,但这衬衫是多么的白净闪耀!……如果我也这样呢?
禅寺不管世俗社会,只按禅寺的规矩行事。由于是夏季,每天早上最晚五点起床。禅家称起床为“开定”。起床之后立马开始上早课诵经,称为“三时回向”,也就是诵读三次经文。接着打扫室内卫生。然后吃早饭,称为“粥座”。用餐以前要诵读“辨座经”。
弱有十利
饶益行人
果报无边
究竟常乐
念诵完之后开始吃粥。吃完之后做杂务,如除草、打扫庭院、劈柴等。要是学校开学了,做完杂务之后就该去学校了。从学校回到寺院后,不久便开始吃晚饭。吃完晚饭,有时会听住持传授经典教义。九点“开枕”,即睡觉。
我每天的作息就是如此。伙夫——称为“典座”——的摇铃声,是我们每日起床的信号。
金阁寺就是鹿苑寺,原本该有二三十人,不过目前,有的人应召入伍了,有的人被征调去了别处,剩下的就一个负责向导和传达的七十多岁的老头,一个年近六旬专门负责炊事的老妇,还有执事和副执事,再加上我们三个弟子,就是全部了。老人们年事已高,少年们终归还是孩子。执事,也称为“副司”,负责会计事务,工作繁忙。
数日后,他们安排我负责送报到住持(我们称为老师)的房间。报纸一般是在早课后打扫完卫生那个时间送过来。人手和时间都比较紧张,要打扫寺院三十几间房间寺院,擦拭全部走廊,工作就会流于形势。报纸需要去大门口取,要经过“使者间”的前廊,从客段后边绕上一圈,再穿过间廊,才能送到老师所在的大书院。这一路上每一道走廊都是先浇上半桶水,然后再擦拭,因此地板凹陷处都是积水。在朝阳的照耀下,积水闪烁着光芒,打湿了脚踝。时值夏日,感觉十分舒服。然后,到了老师房间门前,需要跪下,说一声:“可以进来吗?”等到“嗯”的回答声传来,才能进到房间里面。师兄们传授了一个秘诀给我:在进入老师房间以前,赶紧用僧衣的下摆擦拭干净打湿的双脚。
我嗅着油墨散发出来的强烈的俗世气味,一边偷偷浏览报纸的大标题,一边急忙从廊道经过。于是,我瞥到了“帝都能够避免遭受空袭吗?”这个标题。
以前我经常有些奇怪的想法,却从未将金阁与空袭联系到一起过。塞班岛沦陷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