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筑台制炮,宁远大捷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十多门城防火炮正是孙元化所铸。
后来,由于魏忠贤专横跋扈,抢夺了袁崇焕的军功,袁崇焕愤而辞职引退,孙元化也被此事牵连,罢官返乡。
这个人,张斌曾听徐光启提过几次,只是松江府路途遥远,他每次能停留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一直未曾找到机会去寻访。
徐光启每次提起这个学生都叹息不止,他倒是勤奋好学,可爱好的却是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甚至连科举都耽误了,至今都还没考上进士。
他以前担任的兵部司务,说起来好听,其实就跟市舶司吏目一样,是个从九品的芝麻官!
张斌相信,凭借他和徐光启的关系,只要随便给个五品左右的军职,孙元化应该就会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有了毕懋康和孙元化,这火枪和火炮是不用自己多操心了,但是他们只是在技术上拔尖,批量生产靠他们却是不行。
明朝灭亡的历史已经证明,他们并没有办法大批量生产火枪和火炮,如果他们能生产出几万把燧发枪,上千门火炮,后金铁骑,分分钟被打成狗!
当然,这个也不能怪他们,朝廷没钱,崇祯不重视,他们也没办法,更重要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要大批量生产火枪和火炮,必须用机械代替人工,不然,进度和质量都跟不上。
这方面的人才张斌也曾打听过,像《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和编制《新制诸器图说》的王徵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宋应星可以说是明朝的科学家,他编制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尤其擅长铁、铜、铅等金属的冶炼,而且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论述锌和铜锌合金的科学家,可以说锌元素就是他发现的。
有了宋应星,材料冶炼方面的问题张斌也不用过于操心了。
至于王徵则是机械方面的专家,明朝这时候说机械,貌似有点天方夜谭,但是,王徵就是个机械专家,他对机械原理和机械结构都有深入的研究,唯一可惜的是,他没有想到要用其他动力去代替人力或畜力。
也就是说,他研制的还只是纯手动,或者畜力机械,而不是后世带有动力源的半自动或者全自动机械。
这点,张斌正好弥补他的短板,蒸汽动力就是最初的半自动机械所使用的动力源,只要把蒸汽活塞做出来,动力的问题就解决了,大明的机械水平将获得质的飞跃。
至于这两个人能不能请过来,张斌真一点都不担心,因为明朝这会儿对搞技术的那是真心看不起,这些搞技术的人仕途都很坎坷,像王徵最高也就做到一个从六品的推官,宋应星也是进士都没考上,这会儿还在家苦读呢!
明末这些科学家,除了一个徐光启,其他人在仕途上都是一塌糊涂,徐光启之所以能当上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也不是因为他技术方面的成就,而是因为他对农业和历法的研究。
宋应星和王徵这两人,张斌估计,都不用五品的高官,只要能把他们提拔到正六品,他们都会欣然前来。
筑台制炮,宁远大捷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十多门城防火炮正是孙元化所铸。
后来,由于魏忠贤专横跋扈,抢夺了袁崇焕的军功,袁崇焕愤而辞职引退,孙元化也被此事牵连,罢官返乡。
这个人,张斌曾听徐光启提过几次,只是松江府路途遥远,他每次能停留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一直未曾找到机会去寻访。
徐光启每次提起这个学生都叹息不止,他倒是勤奋好学,可爱好的却是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甚至连科举都耽误了,至今都还没考上进士。
他以前担任的兵部司务,说起来好听,其实就跟市舶司吏目一样,是个从九品的芝麻官!
张斌相信,凭借他和徐光启的关系,只要随便给个五品左右的军职,孙元化应该就会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有了毕懋康和孙元化,这火枪和火炮是不用自己多操心了,但是他们只是在技术上拔尖,批量生产靠他们却是不行。
明朝灭亡的历史已经证明,他们并没有办法大批量生产火枪和火炮,如果他们能生产出几万把燧发枪,上千门火炮,后金铁骑,分分钟被打成狗!
当然,这个也不能怪他们,朝廷没钱,崇祯不重视,他们也没办法,更重要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要大批量生产火枪和火炮,必须用机械代替人工,不然,进度和质量都跟不上。
这方面的人才张斌也曾打听过,像《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和编制《新制诸器图说》的王徵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宋应星可以说是明朝的科学家,他编制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尤其擅长铁、铜、铅等金属的冶炼,而且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论述锌和铜锌合金的科学家,可以说锌元素就是他发现的。
有了宋应星,材料冶炼方面的问题张斌也不用过于操心了。
至于王徵则是机械方面的专家,明朝这时候说机械,貌似有点天方夜谭,但是,王徵就是个机械专家,他对机械原理和机械结构都有深入的研究,唯一可惜的是,他没有想到要用其他动力去代替人力或畜力。
也就是说,他研制的还只是纯手动,或者畜力机械,而不是后世带有动力源的半自动或者全自动机械。
这点,张斌正好弥补他的短板,蒸汽动力就是最初的半自动机械所使用的动力源,只要把蒸汽活塞做出来,动力的问题就解决了,大明的机械水平将获得质的飞跃。
至于这两个人能不能请过来,张斌真一点都不担心,因为明朝这会儿对搞技术的那是真心看不起,这些搞技术的人仕途都很坎坷,像王徵最高也就做到一个从六品的推官,宋应星也是进士都没考上,这会儿还在家苦读呢!
明末这些科学家,除了一个徐光启,其他人在仕途上都是一塌糊涂,徐光启之所以能当上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也不是因为他技术方面的成就,而是因为他对农业和历法的研究。
宋应星和王徵这两人,张斌估计,都不用五品的高官,只要能把他们提拔到正六品,他们都会欣然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