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葛亮需要隐忍。
诸葛亮知道李严长期担任犍为郡太守,了解南中的情况,在当地也有一定威望,就请他给雍闿写信,希望雍闿回头是岸。李严前后给雍闿写了六封信,晓之以利害,雍闿只回复了一封信,信中说:“听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君王,现在可好,称帝的就有三家,所以我们这些远在偏僻之地的人心里充满了惶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话里充满了挑衅和傲慢,眼看整个南中都将丧失,幸好还有人顽强抵抗和坚守。雍闿等人进攻永昌郡时,太守吕凯和郡丞王伉坚决抵抗,雍闿无法得手。吕凯字季平,永昌郡本地人。永昌郡住着一批姓吕的人,他们是吕不韦的后代,当年秦始皇杀吕不韦,徙其子弟宗族到蜀汉,后汉武帝在西南夷置郡县,又把这些吕氏后人迁居于此,当地甚至还有一个不韦县。
吕凯和王伉发动本地士民坚决抵抗雍闿一伙的进攻,把他们拒之境外。雍闿多次写信给吕凯劝降,被吕凯严词拒绝。吕凯在本郡颇有威恩,大家同心协力,雍闿竟然无法踏入永昌郡一步。
吕凯独保永昌,让诸葛亮松了口气,只要吕凯能坚持一年半载,就能为他赢得富裕的时间,只有做好了充分准备,才能发起南中之战。
后主登基,南中叛乱,外部也不安宁。
刘备驾崩的消息传到曹魏那边,有人认为自关羽死在荆州以来,张飞、马超、许靖、黄忠、刘备等人先后离开人间,蜀汉的柱石一根接一根地倒下了,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只剩下了诸葛亮一人,他能否独自撑起这座大厦,令人怀疑。
于是有人给曹丕出了个主意,鉴于蜀汉目前的状况应该劝说他们效仿孙吴称臣,曹丕同意,让手下的大臣们给蜀汉丞相诸葛亮写信,劝诸葛亮等人去掉不该有的帝号,接受曹魏的封赏。写信的人很多,有曹魏的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等。华歆、王朗不仅是曹魏的重臣,而且是天下名士,很有影响力;许芝是太史令,既然拿天命说事,自然少不了他;诸葛璋的职务不高,也让他出面给诸葛亮写信,推测起来,他很可能是诸葛亮的本家。
给诸葛亮写信的人里还有陈群,除身居要职外,他给诸葛亮写信还有一段渊源,早年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曾辟陈群为别驾,二人有过共事的经历。
这些劝降信像雪片一样飞来,让诸葛亮陷入了沉思,他对天下大势早有成熟的看法,也做出了清晰的规划,多年来他一直为之而奋斗,眼前虽然遇到了一些挫折,但对他这样志向远大且坚定的人来说,这些都算不了什么,他不会改变心中的理想和蜀汉既定的国策,更何况兴复汉室也是先帝临终前的殷殷嘱托。
但对手发起了舆论战,如果不应战就会失分,诸葛亮决定予以正面回应,以此向外界特别是曹魏表明立场,这个立场既是他自己的,也代表了蜀汉。
诸葛亮没有给他们一一回信,而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写了一篇名为《正义》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从回顾历史入手,举了项羽、王莽和刘秀的例子与当今的局势做对照,从正、反两面说明暂时实力大小不足以决定未来,坚守正义的蜀汉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篇文章既是对曹魏劝降者的一个公开回复,同时也统一了蜀汉内部的思想。先帝驾崩,朝野上下动荡不安,益州政坛本身就很复杂,各种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人怀着不同的想法,有的希望蜀汉政权继续发展壮大,有的则信心不足、对是否能渡过难关怀有疑虑,有的人甚至蠢蠢欲动,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利益,谁来主持大局对他们来说无所谓。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只有先把内部思想统一起来,才能做到行动上的统一。
诸葛亮用这篇文章向内外郑重表明,蜀汉绝不可能投降,先主所制定和追求的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目标不会放弃,而且只要上下团结一心,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劝降不成功,曹丕又有了一个想法。
对付蜀汉曹丕手里还有一张牌,那就是蜀汉降将黄权,曹丕把他找来,要他出任益州刺史,专门对付蜀汉。
刘备的死讯传到洛阳,群臣都来向曹丕致贺,但黄权却没有来,曹丕知道黄权的心意,但有意吓唬吓唬他。曹丕派人诏黄权进见,黄权还没有到,曹丕一次次派人去催,给人感觉很着急,黄权的侍从下人闻讯无不震悚,认为曹丕发怒了,一定会出大事,但黄权镇定自若。
曹丕只是恶搞,他很欣赏黄权的才能和为人,他现在设了一个益州刺史,治所设在南郡曹魏的控制区,利用黄权的影响力分化瓦解蜀汉,黄权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听命。
这样,荆州境内就有了两个“益州政府”,一个是孙权控制下的益州牧刘璋;一个是曹丕控制下的益州刺史黄权。由于他们在益州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不能小看他们的作用,荆州本来还有不少人忠于蜀汉,有人还设法发动武装叛乱以策应蜀汉,但都没有成功,与这两个“政府”的作用密不可分。
刘璋不久去世了,孙、刘之间关系也不断缓和,但孙权仍不放弃这种做法,他任命刘璋的次子刘阐为益州刺史,让他到交州与益州交界处组成“政府”。
黄权虽然接受了曹丕的任命,但内心里一直没有把蜀汉当作敌人,后来魏明帝继位,对黄权的政治态度并不放心,曾当面问黄权:“现在天下三分,应该以哪个为正统?”黄权不愿违心,回答说:“应该以天文为正统。”
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总会说“今天天气真好啊”,黄权的回答类似于此,魏明帝大概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让黄权做具体解释,哪知黄权说得还有鼻子有眼:“前面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结果文皇帝驾崩,而吴、蜀二主都平安无事,这就是它的验证。”回答得很巧妙,虽然表示了屈服,但仍从正面避开了谁是正统的话题。司马懿也很器重黄权,曾经问黄权蜀国像他这样的人才有多少。
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一封信里说:“黄权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座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您,这种谈论总不离口。”黄权后来在曹魏病逝,去世前的官位是车骑将军,虽是一个虚职,但也显示出曹丕父子二人对他的重视。黄权死时身边有儿子黄邕相陪,他的另一个儿子黄崇一直在蜀汉为官,蜀汉灭亡时随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战死于绵竹。
葛亮需要隐忍。
诸葛亮知道李严长期担任犍为郡太守,了解南中的情况,在当地也有一定威望,就请他给雍闿写信,希望雍闿回头是岸。李严前后给雍闿写了六封信,晓之以利害,雍闿只回复了一封信,信中说:“听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君王,现在可好,称帝的就有三家,所以我们这些远在偏僻之地的人心里充满了惶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话里充满了挑衅和傲慢,眼看整个南中都将丧失,幸好还有人顽强抵抗和坚守。雍闿等人进攻永昌郡时,太守吕凯和郡丞王伉坚决抵抗,雍闿无法得手。吕凯字季平,永昌郡本地人。永昌郡住着一批姓吕的人,他们是吕不韦的后代,当年秦始皇杀吕不韦,徙其子弟宗族到蜀汉,后汉武帝在西南夷置郡县,又把这些吕氏后人迁居于此,当地甚至还有一个不韦县。
吕凯和王伉发动本地士民坚决抵抗雍闿一伙的进攻,把他们拒之境外。雍闿多次写信给吕凯劝降,被吕凯严词拒绝。吕凯在本郡颇有威恩,大家同心协力,雍闿竟然无法踏入永昌郡一步。
吕凯独保永昌,让诸葛亮松了口气,只要吕凯能坚持一年半载,就能为他赢得富裕的时间,只有做好了充分准备,才能发起南中之战。
后主登基,南中叛乱,外部也不安宁。
刘备驾崩的消息传到曹魏那边,有人认为自关羽死在荆州以来,张飞、马超、许靖、黄忠、刘备等人先后离开人间,蜀汉的柱石一根接一根地倒下了,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只剩下了诸葛亮一人,他能否独自撑起这座大厦,令人怀疑。
于是有人给曹丕出了个主意,鉴于蜀汉目前的状况应该劝说他们效仿孙吴称臣,曹丕同意,让手下的大臣们给蜀汉丞相诸葛亮写信,劝诸葛亮等人去掉不该有的帝号,接受曹魏的封赏。写信的人很多,有曹魏的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等。华歆、王朗不仅是曹魏的重臣,而且是天下名士,很有影响力;许芝是太史令,既然拿天命说事,自然少不了他;诸葛璋的职务不高,也让他出面给诸葛亮写信,推测起来,他很可能是诸葛亮的本家。
给诸葛亮写信的人里还有陈群,除身居要职外,他给诸葛亮写信还有一段渊源,早年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曾辟陈群为别驾,二人有过共事的经历。
这些劝降信像雪片一样飞来,让诸葛亮陷入了沉思,他对天下大势早有成熟的看法,也做出了清晰的规划,多年来他一直为之而奋斗,眼前虽然遇到了一些挫折,但对他这样志向远大且坚定的人来说,这些都算不了什么,他不会改变心中的理想和蜀汉既定的国策,更何况兴复汉室也是先帝临终前的殷殷嘱托。
但对手发起了舆论战,如果不应战就会失分,诸葛亮决定予以正面回应,以此向外界特别是曹魏表明立场,这个立场既是他自己的,也代表了蜀汉。
诸葛亮没有给他们一一回信,而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写了一篇名为《正义》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从回顾历史入手,举了项羽、王莽和刘秀的例子与当今的局势做对照,从正、反两面说明暂时实力大小不足以决定未来,坚守正义的蜀汉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篇文章既是对曹魏劝降者的一个公开回复,同时也统一了蜀汉内部的思想。先帝驾崩,朝野上下动荡不安,益州政坛本身就很复杂,各种不同出身和背景的人怀着不同的想法,有的希望蜀汉政权继续发展壮大,有的则信心不足、对是否能渡过难关怀有疑虑,有的人甚至蠢蠢欲动,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利益,谁来主持大局对他们来说无所谓。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只有先把内部思想统一起来,才能做到行动上的统一。
诸葛亮用这篇文章向内外郑重表明,蜀汉绝不可能投降,先主所制定和追求的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目标不会放弃,而且只要上下团结一心,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劝降不成功,曹丕又有了一个想法。
对付蜀汉曹丕手里还有一张牌,那就是蜀汉降将黄权,曹丕把他找来,要他出任益州刺史,专门对付蜀汉。
刘备的死讯传到洛阳,群臣都来向曹丕致贺,但黄权却没有来,曹丕知道黄权的心意,但有意吓唬吓唬他。曹丕派人诏黄权进见,黄权还没有到,曹丕一次次派人去催,给人感觉很着急,黄权的侍从下人闻讯无不震悚,认为曹丕发怒了,一定会出大事,但黄权镇定自若。
曹丕只是恶搞,他很欣赏黄权的才能和为人,他现在设了一个益州刺史,治所设在南郡曹魏的控制区,利用黄权的影响力分化瓦解蜀汉,黄权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听命。
这样,荆州境内就有了两个“益州政府”,一个是孙权控制下的益州牧刘璋;一个是曹丕控制下的益州刺史黄权。由于他们在益州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不能小看他们的作用,荆州本来还有不少人忠于蜀汉,有人还设法发动武装叛乱以策应蜀汉,但都没有成功,与这两个“政府”的作用密不可分。
刘璋不久去世了,孙、刘之间关系也不断缓和,但孙权仍不放弃这种做法,他任命刘璋的次子刘阐为益州刺史,让他到交州与益州交界处组成“政府”。
黄权虽然接受了曹丕的任命,但内心里一直没有把蜀汉当作敌人,后来魏明帝继位,对黄权的政治态度并不放心,曾当面问黄权:“现在天下三分,应该以哪个为正统?”黄权不愿违心,回答说:“应该以天文为正统。”
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总会说“今天天气真好啊”,黄权的回答类似于此,魏明帝大概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让黄权做具体解释,哪知黄权说得还有鼻子有眼:“前面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结果文皇帝驾崩,而吴、蜀二主都平安无事,这就是它的验证。”回答得很巧妙,虽然表示了屈服,但仍从正面避开了谁是正统的话题。司马懿也很器重黄权,曾经问黄权蜀国像他这样的人才有多少。
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一封信里说:“黄权是个爽快人,经常从座位上起身赞叹着谈论您,这种谈论总不离口。”黄权后来在曹魏病逝,去世前的官位是车骑将军,虽是一个虚职,但也显示出曹丕父子二人对他的重视。黄权死时身边有儿子黄邕相陪,他的另一个儿子黄崇一直在蜀汉为官,蜀汉灭亡时随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战死于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