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陌上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04章燕州城的治理
清明过去没有几天,随着四城八街到处张贴的一张告示,州城突然就变得热闹起来。告示上说的就是城里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自告示之日起,凡州府人户之遗渍炭灰,皆不得取便自弃,当置盆钵暂积,于每日晨昏卯酉时分由官中差人沿街敛聚另处”,这就是说,以后各家各户的生活垃圾都不能象从前那样乱丢乱扔了,官府要派专人前来收集之后另行处理。不仅如此,告示上还说,“官中差人”将“不拘时日即时检视”,要是发现有谁不遵守官府的规定,犯事的人就会被“课以钱粮”……
绝大多数燕州人还没搞清楚官府告示上到底说的是什么事,就立刻被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惊呆了。他们看见,在老知府陶启的亲自带领下,府衙几乎是倾巢出动,州府的推官、判官、六曹参司、左右城巡使、书办、市都、行官、街子、皂隶和巡街以及望火卒,成群结队地在城里的大街小巷里出没,挥舞着木锨铁铲抓篱把那些堆在巷尾街角不知道有多少岁月的垃圾扒到驴车马车上,一车一车地拉到西城外去。
人们紧张而惊讶地注视这一切。眼前的事情完全超出他们对官府办事习惯的认知和想象,所以急忙间大家都不知道该对这事发表什么样的议论和感慨。当人们听说连卫牧陆寄都上街清除垃圾之后,更是惊讶得有些张皇了——难道说当今要来燕州巡视?
这条不啻于晴天霹雳的大消息立刻传遍了州城。城里的香烛还有办喜事才会用到的红布很快就脱销了。人们在最初的震惊和手足无措之后,又突然迸发出无比的热情,不论挑夫走卒还是学子士绅,男女老少一起挽起袖子上阵,只用了几天时间,就让古老的燕州就骤然换了一副面貌,不单城市里的垃圾清除得干干净净,街面上的店铺也是焕然一新,一些重要的街道还用清水反复冲洗过,镫亮的青石板明晃晃地能照出人的影子……
人们揣着满心的欢喜和激动,紧张地等待着那个重要的日子。
官府立刻张贴了告示辟谣,还抓了几个传播谣言的家伙。不过那几个倒霉鬼也没遭多少罪。据说是提督大人亲自过问了这件事,并且特别指示要赶紧放人,所以他们只是被呵斥了一番,当天晚上就被放回来。
人们在失望中等来的是官府的一连串新措施和新规定。
首先是严禁随地便溺。和其实地方的州城县城一样,燕州城里的公共设施同样是极度匮乏,偌大一座城市,却只有两个公共厕所,还都分布在城市西边,分别是清凉寺的僧人和朝天观的道人所建,其余人口稠密的地方,比如南市和草席市,连一所公厕都没有。有时候人们内急上来,又找不到地方解决,忍无可忍的时候往往就在街边僻静处解决。而且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这样做的不仅有摊贩路人,连一些官员也有过同样的做法;不仅男人会这样做,在街边巷口当道便溺的妇人女子也并不少见。更有甚者,一些妇人甚至把家里的生活垃圾胡乱倾倒,在很多地方都形成了垃圾遍地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每年一到夏天,城市里到处都飘荡着一股恶臭,躲都躲不开。现在,州衙下了决心要彻底整治“重污叠垢”,决定由官府出钱在城里遍修公共厕所,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不过因为经费不足,公厕只能先修在几条主要的街道上,至于其他暂时无力顾及的地方,就只能先用粪车沿街收集。不过陶知府公开向人们保证,府衙将尽快筹措资金,争取把公厕修遍全城……
府衙干的第二件大事就是解决城市的饮用水问题。燕州人用水,要不就是依靠由西向东蜿蜒穿城而过的小南河,要不就靠着城中的十几眼官井。不管是官井还是小南河,实际上都被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同程度地包围着。小南河的情况很复杂,官府一时无法全面禁绝沿河上下的污染,只能做些象不许向河中倾倒垃圾这样的强制性规定,而把管理的重点转到官井上。府衙不仅严禁在水井十步以内洗涤衣物和倾倒脏水之外,还要求各街各坊指派专人照看,并且在城里新打了十七眼水井,基本上保证了城市的取水用度。至于城市的排水系统,因为工程实在太浩大,陶启和商成交换意见之后,都觉得实在是人力有尽时,在没想出更妥善的办法之前,只能先搁置起来。
府衙的最后一份告示就是鼓励人们种树,“沿河两岸,许取便种树”,“多以榆柳,每岁植木”。
燕州府衙做的这几桩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小南河的治理,就因为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而在执行过程出现了好几次反复,一些官宦大户仗着身份依旧我行我素,寻常人户也跟着他们起哄行事,直到陶启一怒之下枷了程府的大管事,这股风潮才渐渐平息下去。而象城市排污的问题,又因为牵涉的范围过大而拖延了好几年,直到几年之后才真正地得到处理……
>
第204章燕州城的治理
清明过去没有几天,随着四城八街到处张贴的一张告示,州城突然就变得热闹起来。告示上说的就是城里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自告示之日起,凡州府人户之遗渍炭灰,皆不得取便自弃,当置盆钵暂积,于每日晨昏卯酉时分由官中差人沿街敛聚另处”,这就是说,以后各家各户的生活垃圾都不能象从前那样乱丢乱扔了,官府要派专人前来收集之后另行处理。不仅如此,告示上还说,“官中差人”将“不拘时日即时检视”,要是发现有谁不遵守官府的规定,犯事的人就会被“课以钱粮”……
绝大多数燕州人还没搞清楚官府告示上到底说的是什么事,就立刻被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惊呆了。他们看见,在老知府陶启的亲自带领下,府衙几乎是倾巢出动,州府的推官、判官、六曹参司、左右城巡使、书办、市都、行官、街子、皂隶和巡街以及望火卒,成群结队地在城里的大街小巷里出没,挥舞着木锨铁铲抓篱把那些堆在巷尾街角不知道有多少岁月的垃圾扒到驴车马车上,一车一车地拉到西城外去。
人们紧张而惊讶地注视这一切。眼前的事情完全超出他们对官府办事习惯的认知和想象,所以急忙间大家都不知道该对这事发表什么样的议论和感慨。当人们听说连卫牧陆寄都上街清除垃圾之后,更是惊讶得有些张皇了——难道说当今要来燕州巡视?
这条不啻于晴天霹雳的大消息立刻传遍了州城。城里的香烛还有办喜事才会用到的红布很快就脱销了。人们在最初的震惊和手足无措之后,又突然迸发出无比的热情,不论挑夫走卒还是学子士绅,男女老少一起挽起袖子上阵,只用了几天时间,就让古老的燕州就骤然换了一副面貌,不单城市里的垃圾清除得干干净净,街面上的店铺也是焕然一新,一些重要的街道还用清水反复冲洗过,镫亮的青石板明晃晃地能照出人的影子……
人们揣着满心的欢喜和激动,紧张地等待着那个重要的日子。
官府立刻张贴了告示辟谣,还抓了几个传播谣言的家伙。不过那几个倒霉鬼也没遭多少罪。据说是提督大人亲自过问了这件事,并且特别指示要赶紧放人,所以他们只是被呵斥了一番,当天晚上就被放回来。
人们在失望中等来的是官府的一连串新措施和新规定。
首先是严禁随地便溺。和其实地方的州城县城一样,燕州城里的公共设施同样是极度匮乏,偌大一座城市,却只有两个公共厕所,还都分布在城市西边,分别是清凉寺的僧人和朝天观的道人所建,其余人口稠密的地方,比如南市和草席市,连一所公厕都没有。有时候人们内急上来,又找不到地方解决,忍无可忍的时候往往就在街边僻静处解决。而且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这样做的不仅有摊贩路人,连一些官员也有过同样的做法;不仅男人会这样做,在街边巷口当道便溺的妇人女子也并不少见。更有甚者,一些妇人甚至把家里的生活垃圾胡乱倾倒,在很多地方都形成了垃圾遍地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每年一到夏天,城市里到处都飘荡着一股恶臭,躲都躲不开。现在,州衙下了决心要彻底整治“重污叠垢”,决定由官府出钱在城里遍修公共厕所,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不过因为经费不足,公厕只能先修在几条主要的街道上,至于其他暂时无力顾及的地方,就只能先用粪车沿街收集。不过陶知府公开向人们保证,府衙将尽快筹措资金,争取把公厕修遍全城……
府衙干的第二件大事就是解决城市的饮用水问题。燕州人用水,要不就是依靠由西向东蜿蜒穿城而过的小南河,要不就靠着城中的十几眼官井。不管是官井还是小南河,实际上都被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同程度地包围着。小南河的情况很复杂,官府一时无法全面禁绝沿河上下的污染,只能做些象不许向河中倾倒垃圾这样的强制性规定,而把管理的重点转到官井上。府衙不仅严禁在水井十步以内洗涤衣物和倾倒脏水之外,还要求各街各坊指派专人照看,并且在城里新打了十七眼水井,基本上保证了城市的取水用度。至于城市的排水系统,因为工程实在太浩大,陶启和商成交换意见之后,都觉得实在是人力有尽时,在没想出更妥善的办法之前,只能先搁置起来。
府衙的最后一份告示就是鼓励人们种树,“沿河两岸,许取便种树”,“多以榆柳,每岁植木”。
燕州府衙做的这几桩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小南河的治理,就因为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而在执行过程出现了好几次反复,一些官宦大户仗着身份依旧我行我素,寻常人户也跟着他们起哄行事,直到陶启一怒之下枷了程府的大管事,这股风潮才渐渐平息下去。而象城市排污的问题,又因为牵涉的范围过大而拖延了好几年,直到几年之后才真正地得到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