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番外】【十年】 (1/2)
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帝王之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胡小满听了半天也没懂,干脆在外面玩起了鹦哥, 和小丫鬟聊天没有在意, 而屋内, 杨知县则呈上来几封供词。小说
有堤岸防兵的口供, 有几处去年修建的堤坝在年初的监管检验文书, 有那位被抄家的官商的血书和其子女的信函。
崔季明听见说是子女的信函和血书, 闭了闭眼, 手里拨弄了几下核桃,往桌案上一扔。刘原阳以为要滚下去了, 结果那核桃就恰在桌沿停了下来。她开口:“我就知道,那官商留不得命。这会儿不路途奔波死, 倒是玩起狱中染时疫了。可惜刁宿白不在了, 否则就让那官商的尸骨从浙地运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时疫。”
她又道:“早年二妹也扯到官商的事情里去, 弄的岂止一身腥,一是当年要不是因为沿江灾祸不敢妄动,二是阿九不想让崔家也不想扯上这事儿。早不如让她搅得翻天覆地, 也不用到今日翻这些烂肠子。”
崔季明接过来,低头翻看一眼,这其中审的好几位堤岸防兵都比那个县民被水淹死大半的杨知县官大, 他又没有得圣谕就能审问,还拿到这么关键的公文,显然裴六没少在背后出力。只是口供是杨知县与那几位防兵官的问话,还有几份整理来龙去脉的始末折子, 其中逻辑清晰,问题直指痛处,关系梳理的一清二楚,不得不让人感慨,一小小知县不单有不怕死的傲骨,也有才学能力。
崔季明起身,从旁边书架上拿了个暗红色的信封,将这些东西都装进了信封里,还有桌案上刘原阳写的折子和军饷的清单、扫匪的记录。
她轻声道:“其实就差一样东西,只怕是我们怎么也找不到证据。”
竹承语知道她说的是什么,道:“浙地通匪,自然会有证据。如今是查不出来,先把贪墨改数、毁堤淹天、强行抄家的事儿弄上去,圣人自然还是要剿匪,到时候不论是委派刘将军也罢,或者您出手也罢,总能查得明白的。”
崔季明想一想也罢,她跟阿九在朝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动手就能一下子就扫的干干净净。
她自己又从桌案上拿了一张纸来,旁边的墨微涸,她沾着跟狂草似的随便写了几个字儿,吹了吹叠好放进折子里。几个人都看她,也不像写了什么重要的话,加起来大抵也就不过十几个字儿啊。
竹承语起身:“你亲自去送?”
崔季明:“我不插手这些事儿,都是说定了的,顶多我俩一起看折子的时候我插句嘴。明里暗里我都扯不上也不会扯上这些。你去吧,我知道你手里有关于俱泰和浙地牵扯的诸多证据,外头看来你好歹也是他半个门生。此事断你朝野仕途,却非你出手不可。”
竹承语也是这么想的。当年誓言如在耳畔,此事非她不可。
更何况户部在其中牵扯最深,她在户部已经十七年,就只想让户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干干净净,往后再往上什么官职也罢,她想也不想。
崔季明拍了拍她手背:“不用多说,给他就好了。先派人去让裴六知会一声,只说是人到了。刘将军住在我这儿,杨知县的住所你安排,小心行事。下午他必定会问,刘将军随时准备进宫。”
竹承语手腕上带着个碧玉的镯子,躬身行了个女官之礼,带着杨知县往外走去。崔季明也就穿着木屐往外走,站在廊下喊:“把我靴子拿过来啊,还有,备马。”
那廊下等着的小丫头看见崔季明走出来,人都要跳起来了,崔季明把花袍子一扯甩了甩扔给下人,转头看了她一眼,又扫了一眼朝她走去的杨知县,眯了眯眼笑道:“这怎么又是个小侠女,如今的姑娘们脑子里不想别的,就想着行侠仗义。杏娘阿穿也就罢了,彤儿早两年也闹好不容易安生下来了,到了二十七恨不得背着一把剑闯荡天下的时候了。你说说这年头的小丫头片子们,怎么就不想想美容丰胸呢。”
刘原阳知道她是想念自个儿孩子了,笑道:“公主去游山玩水的事儿,你当初点了头的,这会儿看见个差不多年纪的丫头,果然又想念了。”
崔季明看着那小丫头跟在杨知县屁股后头,三步一回头的走了,摇头笑道:“我才不想那小丫头呢,不比她阿耶心肠脆弱,孩子走了之后,都快三天两头捂着心口嚎了。”
刘原阳笑:“你们这夫妻日子过的,天天净是听你埋汰圣人。”
下人拎着骑马的靴子和外衣赶来,刘原阳问道:“你这是要去做什么?”
崔季明套上外衣,坐在廊下蹬上鞋子道:“喝花酒去。”
刘原阳:“……”你到底还记不记得自己是皇后。
**
殷胥反复看了那暗红色信封里厚厚一沓的文书,从晌午送来,一直看到了日暮西垂。这些年虽说不能是斗来斗去,可也不可能轻松着,他自小便知治国如旧病复发、新病来袭,猛药伤身、进补难行。只是大抵状况还是好的,他堪堪能说是“一帆风顺”。
地方流匪虽有,却没有成规模的,基本都能招安平定。南北战事也有,但十几年没有过半国倾力的大战役,十战有九胜。
境内天天琢磨着漏洞的、地方为祸逼的百姓差点造反的、擅自修改规则欺下瞒上的,自然也不少。他在上头把握着,总归不会出什么大事儿,可就像是俱泰被下头的人架着走,他眼明且认真,对事情打破沙锅问到底,却还能出了这种事……
他并非不知道,却没想到烂的那么深。
崔季明的那张狗爬大字儿的纸条,就摆在最上头。
“无他助力,不得根除;动火无用,劝谈合谋。”
这些年,崔季明在朝中位置高又闭起门来不插手,只为他左右,也只沉默的站在博身边,眼里脑袋里只顶着殷家这个姓,算是在朝野里的半个定海神针。谁撼不动她,也不能使她落入复杂的网内,只得望之兴叹。
她倒也是,能把自己摘的这么干净,不可能不用脑子,以前他总不放心,如今看了这些字却舒心了。
现在这么懂事儿,应该是他教导有功。
殷胥想了想,把折子往外一推,道:“耐冬,叫钱相进宫吧。”
耐冬躬身进来,他年纪本就不轻,殷胥又习惯把宫里大小的事情交给他,只因他做错了事情也不欺瞒,言语之中从不对朝政有过风向的议论。再加上前几年殷胥大病一场,崔季明一遇上这种事儿,在外头倒是腰杆挺直,与博同时监国;进了宫内——三十多岁还能跟个哭包似的顶着两个眼泡子让博去安慰她。
宫内大小的事儿成倍的压在耐冬身上,他也快累个半死,如今就有了些旧疾。
耐冬点头就要退下,殷胥开口:“她今日不进宫?按理说这时候该来用饭了。”
耐冬:“奴也不知,要不派人去季府问问?她若是想听,早该来了,或许是不愿见钱相,也不愿听您与钱相会面谈话,所以有意避开了。”
殷胥点头:“哦,还有,这两封送去东宫,明天早上我要问博。前几日听说博又跟贺拔彤吵闹起来,他平日里那般老成又好说话,笑眯眯的对别人都是人畜无害的使心眼子,天天在贺拔彤面前跟个孩子似地闹脾气算是个什么事儿,让人传出去,太子与太子妃不睦,也不好听。”
耐冬:……您跟季将军不睦都闹出过好几次了,你儿子跟媳妇吵个架怎么不行了。
耐冬只道:“听闻是太子妃几年前一个习武的旧友来了洛阳,太子妃当是座上宾领来了东宫。”
殷胥在一阵烦忧中忍不住笑:“这小子吃味了?”
耐冬:……你还笑,这种幼稚的事儿你干了几十年了!
耐冬:“吃味也就罢了,太子妃一直说自己武艺比太子强,非要在人前比武,太子不愿意在女人面前输了脸面,他让太子妃让了那么多年了,再加上有些心里不舒服,就不费吹灰之力赢了太子妃……太子妃觉得脸上挂不住,为了此事发脾气……太子又,唉,都年轻人的那些事儿。”
殷胥摇头笑道:“彤儿不是在机枢院好几年,早就不练武了么?博一身武艺都是三郎教的,前几年又跟三郎一同出征过,她怎么会信博打不赢她啊。”
耐冬:太子打小就喜欢她那股傻劲儿,您还不知道么?
殷胥:“行了行了,你也去劝劝,博肯听你的话。还有,去跟三郎说一声,夜里回来也行,我要与她商议事情。既说好了不分宿,便让她遵守诺言。”
*
宫里大概这些年,最经常被召进宫的,除了六宫半个主子的季将军,就是钱相了。
俱泰下了车马来又坐轿。十年前,他还是满手玉扳指,金线镶百宝的锦缎眼罩,从头到脚都是西洋货,仿佛就要脑门上写着四个大字“我是贪官”。
如今却不一样了,天色黑的晚,宫里还有一点蓝色余光,他没穿官服没带官帽,灰黄的发髻上扣了个木簪,一身粗布麻袍,饮食只用斋饭,饮水只喝白水,寡的连崔季明都嘲笑他几句。这是前几年殷胥大病的时候,正好也是原长安三清殿的老道人们被请过来,做场面似的要他们祭天,俱泰也就说自己要修道,更为圣人祈福。
当然这些传给外头的花言巧语,崔季明、殷胥和他都不会信。谁都知道,这是俱泰向圣人示弱。他被架的高了,下头遮蔽他的浮云也太多了,不能像以前那样大张旗鼓了,他要谨慎行事了。
这一下子的转变,恰也证明或许那时候俱泰就知道,曾经的一个小窟窿就要被下头越掏越大补不上了,而今天也是迟早的事情。
俱泰进了宫内,殷胥在花园内摆的膳,长毯子两侧屏风,两张对桌挨的很近,没有旁人在,只是圣人怕热,有宫人在扇冰机。
其实说地方上贪墨,但比不得前朝可能地方得五百,给朝廷国库送一百,他们贪,贪到了极限倒也不如前朝那样夸张。
朝廷开销不大,圣人节俭,且对于境内大小工程的费用与监工都十分在意,花在兵营、修路、建城、开港之类的大数目,圣人又心里比谁都算得清楚。
就是因为他盯得紧,地方上贪不成,就找着一点儿缝儿使劲抠,使劲儿沤——
俱泰笑了笑,好似没事儿人一般走到毯上,躬身行礼。殷胥坐在桌案前等了似乎有一会儿,他依然是发束的一丝不苟,也没有戴冠,看见俱泰,道:“来了,坐吧。你吃斋饭,我倒是也想学,只是多年随着子介用饭,她嗜肉,把我也带偏了。”
俱泰落座,眼前确实是几道素材,可正眼前摆着个漆木托盘,上头放着一沓公文。
殷胥先动筷:“看看吧。怕是毁你胃口,要你吃得不安心。”
俱泰打开来,既有信,也有口供,更有公文,他扫了一眼:“臣老眼昏花,灯火又不明,看不清这字了。”
可他放下了又开口:“我知道刘将军进洛阳了,也知道浙地的一位七品的知县也来了。还有一些人,在路上,过几日也来了。”
殷胥:“是,你哪能不知道。你要是有朝一日老到连自己死期将至了都不知道,糊涂到下头干了什么都不知道,那我都不用坐在这儿跟你说话了。”
俱泰把那些公文放在了一旁,也动筷:“知道,和能做什么是两码事儿。”
殷胥:“你惯是这样淡定。前世我要杀你的时候,你也依然如此,坐在凳子上抬眼看我,笑我也叹我。”
这后半句,忽然冒出来什么前世,什么杀他,俱泰也愣了:“什么?”
殷胥却没多说,开口道:“三十万匹凑不出来的事儿你知道?”
俱泰和殷胥一对君臣,大小商议的事儿不知道有多少,渡过的难关不知道有多少,单是他为相都十几年了,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对对方心思都揣摩的准。
俱泰也没停了筷子,就在圣人面前这样用饭,道:“很早就有。起因是地方贪墨了造织机的钱,之后又承包给小作坊,造的丝绸不达标,被我抓到过一回。事儿没闹大,我也是怕闹太大了,他人落井下石,自己不保,就调派新任去管控丝绸入库。是调的一个教谕过去,本就是最小的官儿……想着最该是清流,却不料从那之后就不能收场了。”
这话在旁人耳中听来像推卸责任,可殷胥怎能不知,层层用人,不但是要自己会任用看得清局势又忠心之人,还要自己任用的人会任人。层层下去,一个小节出了点问题,就指不定震动到上边来。
殷胥:“丝绸入库不满,数目虚报的事情,没有你首肯,办不成。”
俱泰:“是。我知道此事是在去年。当时关于浙地有油水的事儿,我也知会您了,这让浙地挤税凑军饷的事情,就是诸位商议出来的。想的是敲山震虎,要他们自己知道收敛。其实我是给出了法子的,凭借我个人的脸面,再加上有户部的支持,让大户买田改部分种桑,然后从各省收桑,加钱开织坊,今年赶工,加织机八千,或能勉强凑出个十万匹,其中给刘将军的军饷以买地的部分税凑出个三成两成来。哪样都不达标,但至少只是拖,不是坏事儿。”
殷胥冷笑:“是你不知地方亏空如此大,还是当真不知人心啊。”
俱泰似乎有些头疼,扶额笑起来:“年岁大了,这朵云飘得高了,下头不知道的事儿,太多了。自然,我是不能拿不知道来搪塞您,但我在今年年初收到的和浙地州府联系的密信中,给我报的是缺丝绸十万匹。其实,我最近也没得到个具体的数,只是估算来,库存里只有五万匹,其余应该都是外头裹了丝缎的绢布麻布,缺了二十五万匹!”
凑十万匹都要让他四处游说,还拿不出应该交由军饷的赋税,更何况二十五万匹这样一个天大的窟窿。
俱泰为了十万匹的窟窿震怒,使出法子来想努力先填上。下头喊着的是得了救,叫着的是感恩戴德,一个个心里都知道——没有用啊。十万匹补上了,到时候也是个死啊!
而且俱泰与圣人妥协,补这十万匹窟窿的措施,就是要他们出血出钱高价收地,派人养蚕,交上赋税,为了性命,把当年吞进去的钱老老实实拿出来。
然而浙地的官员心里清楚,就算把钱老老实实都拿出来了,丝绸还是差一半!他们还是保不了命!
俱泰这个煞费苦心的计划,对他们而言就一无是处了。他们脑子聪明,想了现在这个法子。又能保命,又不用把钱全吞出来。
灾民的淹田以普通稻田五分之一的价格就能收买,闹起了事情匪祸必出,还没拿到军饷的刘将军不能全面出兵剿匪,他们的织机、丝绸的库存都能被损害,找了个绝佳的理由掩饰了当年的虚报。而后压低织工价格,压低田地价格,收买后占据浙江宝地,又能对上诉苦免于缴税,更能拖延江浙开港的时间,给自己争取织造的机会。
朝廷如果拨了赈灾粮之后,这些他们虽然不敢动,但是可以在路上再用“匪祸”拖延来米粮的时间,给商贾以低米价收买田地一个机会。浙江衙门也能对上头解释的清楚:“调粮不够,库存吃完,不让这些富贾以米买地,难道看着生民饿死么!”
名声利益都在。
一石十八鸟的好计谋。
只是三十万灾民流民?三五万被当场淹死的百姓?势力更大地方坐稳的匪首?
那都是“必要”的牺牲。
殷胥看着这一封封折子和公文,只感觉通体发凉,而俱泰在两三天前已经知道此事,他那时哪里有这般的淡定。浙江是他一手扶持成的赋税大省,东南宝地,这些事情他都是一点点过眼的,甚至在浙江报上来十万匹亏空的时候,他虽然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还是派人去查探。
谁知道派下去的人都是给染黑了才捞上来的,说确确实实是十万匹,他放了心,殚精竭虑,甚至想着要去临近的几州写信借粮借钱,才使出这个计划。
帮他们解决问题之心,最后催化成了他们不择手段的源泉之一。
他听说江河决堤,田地被淹,问都没有问,就跟一道雷劈在头顶似的,冷汗涔涔,明白了一切。
浙地开港的事情也是他提出来的,是因为他看出了市易与经济中心都自发的南下,想扶持东南,给大邺开个金库。所以长江沿岸,丹阳湖下游这几个最容易决堤的岸口,都是他派亲信去监造的。
固若金汤,保两岸生民,他觉得自己做到了。
也就是说不耍手段,今年绝不可能决堤的。
其实要再有些时间,俱泰还是有法子往回捞,把事情兜住,尽力解决不闹上来。然而一是浙江给他递消息都已经是拖到拦不住了,二是他们自作聪明用抄大户这样的手段强凑出军饷来,还想用堤岸防兵拉刘将军下水,产卵的鸡都让他们为了一时避祸杀了,他就是长出千百只手,也救不回来了!
他也不想救了。
俱泰开口:“我救不了了,东南浙地……已经烂了,他们地方的体系遍布各个角落,下去做事必定是寸步难行。挖了这块儿脓疮吧。我早在昨日,便已经拟好了辞呈,拿我拔浙江一系,是再好不过的了。”
殷胥:“你这是什么意思?”
俱泰放下筷子,两手捂住额头,以前觉得自己能扛得住,捏的稳,倒后来发现,那还是心气高,不够老。老了再看,他与殷胥相差太远。
圣人与天下斗,他却连浙地的根系都没能斗过啊。
俱泰这几日觉得自己一下子老了,回首看来,本就是老头子了,那时候活蹦乱跳又幼稚胡言的崔季明,都已经四十岁了,他数着都快六十了。
俱泰叹:“浙江已乱,脓疮不挤干净就好不了伤疤。就让他继续乱吧,圣人先除我,我可以主动给你提供和浙地的通信,还有账本,到时候你拿着,把根系全都□□,浙地虽大伤元气,却也能任用能臣,从头再来。”
殷胥起身,天色暗了,宫人们将灯架举过来,四周花丛中也有悬挂灯笼的淡淡微光,俱泰衣袖掩面,不是难受,只是感叹。他的路,走到这里也确实差不多了。
殷胥:“所以你把大邺的各地当作身体?你把浙地的贪**坏当作脓疮?可你想挤掉的是十几个二十几个官员,随着他们殒命的是十几万二十几万子民。让浙江继续乱?怎么赈灾,怎么剿匪,怎么分地,明年的稻产怎么办?我们已经是在治国守土,不是当年分的你死我活的打仗了!”
俱泰抬起头来,殷胥从宫人手中接过铜灯,放在了俱泰面前的桌案上,一抬手,将两边的斋饭全推到地上去,一阵让人心惊肉跳的脆响。他宽袖展在桌案上,几年前一场大病,让尚是壮年的殷胥鬓角已经有些斑白,他两眼直视俱泰道:“就算是你拿脓疮来比喻,这样一个碗大的疮,挤了剐了也长不出原先那些肉了,只是留一个凹下去的难看的、一辈子都在子民心上的疤。打仗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但如今守土,不能再这么干了。大邺哪个地方都不是皮肉四肢。”
俱泰挪不开眼睛,钉在了原地,殷胥接着怒道:“地方官尚且知道为十几条人命据理力争,你这个宰相却越当越倒退,几十万人命让你用来整治贪墨?你这番话,与他们拿淹田流民来补窟窿,又有什么差别!这事儿从你这句话,你就是真的摘不干净!”
人老了,... -->>
胡小满听了半天也没懂,干脆在外面玩起了鹦哥, 和小丫鬟聊天没有在意, 而屋内, 杨知县则呈上来几封供词。小说
有堤岸防兵的口供, 有几处去年修建的堤坝在年初的监管检验文书, 有那位被抄家的官商的血书和其子女的信函。
崔季明听见说是子女的信函和血书, 闭了闭眼, 手里拨弄了几下核桃,往桌案上一扔。刘原阳以为要滚下去了, 结果那核桃就恰在桌沿停了下来。她开口:“我就知道,那官商留不得命。这会儿不路途奔波死, 倒是玩起狱中染时疫了。可惜刁宿白不在了, 否则就让那官商的尸骨从浙地运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时疫。”
她又道:“早年二妹也扯到官商的事情里去, 弄的岂止一身腥,一是当年要不是因为沿江灾祸不敢妄动,二是阿九不想让崔家也不想扯上这事儿。早不如让她搅得翻天覆地, 也不用到今日翻这些烂肠子。”
崔季明接过来,低头翻看一眼,这其中审的好几位堤岸防兵都比那个县民被水淹死大半的杨知县官大, 他又没有得圣谕就能审问,还拿到这么关键的公文,显然裴六没少在背后出力。只是口供是杨知县与那几位防兵官的问话,还有几份整理来龙去脉的始末折子, 其中逻辑清晰,问题直指痛处,关系梳理的一清二楚,不得不让人感慨,一小小知县不单有不怕死的傲骨,也有才学能力。
崔季明起身,从旁边书架上拿了个暗红色的信封,将这些东西都装进了信封里,还有桌案上刘原阳写的折子和军饷的清单、扫匪的记录。
她轻声道:“其实就差一样东西,只怕是我们怎么也找不到证据。”
竹承语知道她说的是什么,道:“浙地通匪,自然会有证据。如今是查不出来,先把贪墨改数、毁堤淹天、强行抄家的事儿弄上去,圣人自然还是要剿匪,到时候不论是委派刘将军也罢,或者您出手也罢,总能查得明白的。”
崔季明想一想也罢,她跟阿九在朝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动手就能一下子就扫的干干净净。
她自己又从桌案上拿了一张纸来,旁边的墨微涸,她沾着跟狂草似的随便写了几个字儿,吹了吹叠好放进折子里。几个人都看她,也不像写了什么重要的话,加起来大抵也就不过十几个字儿啊。
竹承语起身:“你亲自去送?”
崔季明:“我不插手这些事儿,都是说定了的,顶多我俩一起看折子的时候我插句嘴。明里暗里我都扯不上也不会扯上这些。你去吧,我知道你手里有关于俱泰和浙地牵扯的诸多证据,外头看来你好歹也是他半个门生。此事断你朝野仕途,却非你出手不可。”
竹承语也是这么想的。当年誓言如在耳畔,此事非她不可。
更何况户部在其中牵扯最深,她在户部已经十七年,就只想让户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干干净净,往后再往上什么官职也罢,她想也不想。
崔季明拍了拍她手背:“不用多说,给他就好了。先派人去让裴六知会一声,只说是人到了。刘将军住在我这儿,杨知县的住所你安排,小心行事。下午他必定会问,刘将军随时准备进宫。”
竹承语手腕上带着个碧玉的镯子,躬身行了个女官之礼,带着杨知县往外走去。崔季明也就穿着木屐往外走,站在廊下喊:“把我靴子拿过来啊,还有,备马。”
那廊下等着的小丫头看见崔季明走出来,人都要跳起来了,崔季明把花袍子一扯甩了甩扔给下人,转头看了她一眼,又扫了一眼朝她走去的杨知县,眯了眯眼笑道:“这怎么又是个小侠女,如今的姑娘们脑子里不想别的,就想着行侠仗义。杏娘阿穿也就罢了,彤儿早两年也闹好不容易安生下来了,到了二十七恨不得背着一把剑闯荡天下的时候了。你说说这年头的小丫头片子们,怎么就不想想美容丰胸呢。”
刘原阳知道她是想念自个儿孩子了,笑道:“公主去游山玩水的事儿,你当初点了头的,这会儿看见个差不多年纪的丫头,果然又想念了。”
崔季明看着那小丫头跟在杨知县屁股后头,三步一回头的走了,摇头笑道:“我才不想那小丫头呢,不比她阿耶心肠脆弱,孩子走了之后,都快三天两头捂着心口嚎了。”
刘原阳笑:“你们这夫妻日子过的,天天净是听你埋汰圣人。”
下人拎着骑马的靴子和外衣赶来,刘原阳问道:“你这是要去做什么?”
崔季明套上外衣,坐在廊下蹬上鞋子道:“喝花酒去。”
刘原阳:“……”你到底还记不记得自己是皇后。
**
殷胥反复看了那暗红色信封里厚厚一沓的文书,从晌午送来,一直看到了日暮西垂。这些年虽说不能是斗来斗去,可也不可能轻松着,他自小便知治国如旧病复发、新病来袭,猛药伤身、进补难行。只是大抵状况还是好的,他堪堪能说是“一帆风顺”。
地方流匪虽有,却没有成规模的,基本都能招安平定。南北战事也有,但十几年没有过半国倾力的大战役,十战有九胜。
境内天天琢磨着漏洞的、地方为祸逼的百姓差点造反的、擅自修改规则欺下瞒上的,自然也不少。他在上头把握着,总归不会出什么大事儿,可就像是俱泰被下头的人架着走,他眼明且认真,对事情打破沙锅问到底,却还能出了这种事……
他并非不知道,却没想到烂的那么深。
崔季明的那张狗爬大字儿的纸条,就摆在最上头。
“无他助力,不得根除;动火无用,劝谈合谋。”
这些年,崔季明在朝中位置高又闭起门来不插手,只为他左右,也只沉默的站在博身边,眼里脑袋里只顶着殷家这个姓,算是在朝野里的半个定海神针。谁撼不动她,也不能使她落入复杂的网内,只得望之兴叹。
她倒也是,能把自己摘的这么干净,不可能不用脑子,以前他总不放心,如今看了这些字却舒心了。
现在这么懂事儿,应该是他教导有功。
殷胥想了想,把折子往外一推,道:“耐冬,叫钱相进宫吧。”
耐冬躬身进来,他年纪本就不轻,殷胥又习惯把宫里大小的事情交给他,只因他做错了事情也不欺瞒,言语之中从不对朝政有过风向的议论。再加上前几年殷胥大病一场,崔季明一遇上这种事儿,在外头倒是腰杆挺直,与博同时监国;进了宫内——三十多岁还能跟个哭包似的顶着两个眼泡子让博去安慰她。
宫内大小的事儿成倍的压在耐冬身上,他也快累个半死,如今就有了些旧疾。
耐冬点头就要退下,殷胥开口:“她今日不进宫?按理说这时候该来用饭了。”
耐冬:“奴也不知,要不派人去季府问问?她若是想听,早该来了,或许是不愿见钱相,也不愿听您与钱相会面谈话,所以有意避开了。”
殷胥点头:“哦,还有,这两封送去东宫,明天早上我要问博。前几日听说博又跟贺拔彤吵闹起来,他平日里那般老成又好说话,笑眯眯的对别人都是人畜无害的使心眼子,天天在贺拔彤面前跟个孩子似地闹脾气算是个什么事儿,让人传出去,太子与太子妃不睦,也不好听。”
耐冬:……您跟季将军不睦都闹出过好几次了,你儿子跟媳妇吵个架怎么不行了。
耐冬只道:“听闻是太子妃几年前一个习武的旧友来了洛阳,太子妃当是座上宾领来了东宫。”
殷胥在一阵烦忧中忍不住笑:“这小子吃味了?”
耐冬:……你还笑,这种幼稚的事儿你干了几十年了!
耐冬:“吃味也就罢了,太子妃一直说自己武艺比太子强,非要在人前比武,太子不愿意在女人面前输了脸面,他让太子妃让了那么多年了,再加上有些心里不舒服,就不费吹灰之力赢了太子妃……太子妃觉得脸上挂不住,为了此事发脾气……太子又,唉,都年轻人的那些事儿。”
殷胥摇头笑道:“彤儿不是在机枢院好几年,早就不练武了么?博一身武艺都是三郎教的,前几年又跟三郎一同出征过,她怎么会信博打不赢她啊。”
耐冬:太子打小就喜欢她那股傻劲儿,您还不知道么?
殷胥:“行了行了,你也去劝劝,博肯听你的话。还有,去跟三郎说一声,夜里回来也行,我要与她商议事情。既说好了不分宿,便让她遵守诺言。”
*
宫里大概这些年,最经常被召进宫的,除了六宫半个主子的季将军,就是钱相了。
俱泰下了车马来又坐轿。十年前,他还是满手玉扳指,金线镶百宝的锦缎眼罩,从头到脚都是西洋货,仿佛就要脑门上写着四个大字“我是贪官”。
如今却不一样了,天色黑的晚,宫里还有一点蓝色余光,他没穿官服没带官帽,灰黄的发髻上扣了个木簪,一身粗布麻袍,饮食只用斋饭,饮水只喝白水,寡的连崔季明都嘲笑他几句。这是前几年殷胥大病的时候,正好也是原长安三清殿的老道人们被请过来,做场面似的要他们祭天,俱泰也就说自己要修道,更为圣人祈福。
当然这些传给外头的花言巧语,崔季明、殷胥和他都不会信。谁都知道,这是俱泰向圣人示弱。他被架的高了,下头遮蔽他的浮云也太多了,不能像以前那样大张旗鼓了,他要谨慎行事了。
这一下子的转变,恰也证明或许那时候俱泰就知道,曾经的一个小窟窿就要被下头越掏越大补不上了,而今天也是迟早的事情。
俱泰进了宫内,殷胥在花园内摆的膳,长毯子两侧屏风,两张对桌挨的很近,没有旁人在,只是圣人怕热,有宫人在扇冰机。
其实说地方上贪墨,但比不得前朝可能地方得五百,给朝廷国库送一百,他们贪,贪到了极限倒也不如前朝那样夸张。
朝廷开销不大,圣人节俭,且对于境内大小工程的费用与监工都十分在意,花在兵营、修路、建城、开港之类的大数目,圣人又心里比谁都算得清楚。
就是因为他盯得紧,地方上贪不成,就找着一点儿缝儿使劲抠,使劲儿沤——
俱泰笑了笑,好似没事儿人一般走到毯上,躬身行礼。殷胥坐在桌案前等了似乎有一会儿,他依然是发束的一丝不苟,也没有戴冠,看见俱泰,道:“来了,坐吧。你吃斋饭,我倒是也想学,只是多年随着子介用饭,她嗜肉,把我也带偏了。”
俱泰落座,眼前确实是几道素材,可正眼前摆着个漆木托盘,上头放着一沓公文。
殷胥先动筷:“看看吧。怕是毁你胃口,要你吃得不安心。”
俱泰打开来,既有信,也有口供,更有公文,他扫了一眼:“臣老眼昏花,灯火又不明,看不清这字了。”
可他放下了又开口:“我知道刘将军进洛阳了,也知道浙地的一位七品的知县也来了。还有一些人,在路上,过几日也来了。”
殷胥:“是,你哪能不知道。你要是有朝一日老到连自己死期将至了都不知道,糊涂到下头干了什么都不知道,那我都不用坐在这儿跟你说话了。”
俱泰把那些公文放在了一旁,也动筷:“知道,和能做什么是两码事儿。”
殷胥:“你惯是这样淡定。前世我要杀你的时候,你也依然如此,坐在凳子上抬眼看我,笑我也叹我。”
这后半句,忽然冒出来什么前世,什么杀他,俱泰也愣了:“什么?”
殷胥却没多说,开口道:“三十万匹凑不出来的事儿你知道?”
俱泰和殷胥一对君臣,大小商议的事儿不知道有多少,渡过的难关不知道有多少,单是他为相都十几年了,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对对方心思都揣摩的准。
俱泰也没停了筷子,就在圣人面前这样用饭,道:“很早就有。起因是地方贪墨了造织机的钱,之后又承包给小作坊,造的丝绸不达标,被我抓到过一回。事儿没闹大,我也是怕闹太大了,他人落井下石,自己不保,就调派新任去管控丝绸入库。是调的一个教谕过去,本就是最小的官儿……想着最该是清流,却不料从那之后就不能收场了。”
这话在旁人耳中听来像推卸责任,可殷胥怎能不知,层层用人,不但是要自己会任用看得清局势又忠心之人,还要自己任用的人会任人。层层下去,一个小节出了点问题,就指不定震动到上边来。
殷胥:“丝绸入库不满,数目虚报的事情,没有你首肯,办不成。”
俱泰:“是。我知道此事是在去年。当时关于浙地有油水的事儿,我也知会您了,这让浙地挤税凑军饷的事情,就是诸位商议出来的。想的是敲山震虎,要他们自己知道收敛。其实我是给出了法子的,凭借我个人的脸面,再加上有户部的支持,让大户买田改部分种桑,然后从各省收桑,加钱开织坊,今年赶工,加织机八千,或能勉强凑出个十万匹,其中给刘将军的军饷以买地的部分税凑出个三成两成来。哪样都不达标,但至少只是拖,不是坏事儿。”
殷胥冷笑:“是你不知地方亏空如此大,还是当真不知人心啊。”
俱泰似乎有些头疼,扶额笑起来:“年岁大了,这朵云飘得高了,下头不知道的事儿,太多了。自然,我是不能拿不知道来搪塞您,但我在今年年初收到的和浙地州府联系的密信中,给我报的是缺丝绸十万匹。其实,我最近也没得到个具体的数,只是估算来,库存里只有五万匹,其余应该都是外头裹了丝缎的绢布麻布,缺了二十五万匹!”
凑十万匹都要让他四处游说,还拿不出应该交由军饷的赋税,更何况二十五万匹这样一个天大的窟窿。
俱泰为了十万匹的窟窿震怒,使出法子来想努力先填上。下头喊着的是得了救,叫着的是感恩戴德,一个个心里都知道——没有用啊。十万匹补上了,到时候也是个死啊!
而且俱泰与圣人妥协,补这十万匹窟窿的措施,就是要他们出血出钱高价收地,派人养蚕,交上赋税,为了性命,把当年吞进去的钱老老实实拿出来。
然而浙地的官员心里清楚,就算把钱老老实实都拿出来了,丝绸还是差一半!他们还是保不了命!
俱泰这个煞费苦心的计划,对他们而言就一无是处了。他们脑子聪明,想了现在这个法子。又能保命,又不用把钱全吞出来。
灾民的淹田以普通稻田五分之一的价格就能收买,闹起了事情匪祸必出,还没拿到军饷的刘将军不能全面出兵剿匪,他们的织机、丝绸的库存都能被损害,找了个绝佳的理由掩饰了当年的虚报。而后压低织工价格,压低田地价格,收买后占据浙江宝地,又能对上诉苦免于缴税,更能拖延江浙开港的时间,给自己争取织造的机会。
朝廷如果拨了赈灾粮之后,这些他们虽然不敢动,但是可以在路上再用“匪祸”拖延来米粮的时间,给商贾以低米价收买田地一个机会。浙江衙门也能对上头解释的清楚:“调粮不够,库存吃完,不让这些富贾以米买地,难道看着生民饿死么!”
名声利益都在。
一石十八鸟的好计谋。
只是三十万灾民流民?三五万被当场淹死的百姓?势力更大地方坐稳的匪首?
那都是“必要”的牺牲。
殷胥看着这一封封折子和公文,只感觉通体发凉,而俱泰在两三天前已经知道此事,他那时哪里有这般的淡定。浙江是他一手扶持成的赋税大省,东南宝地,这些事情他都是一点点过眼的,甚至在浙江报上来十万匹亏空的时候,他虽然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还是派人去查探。
谁知道派下去的人都是给染黑了才捞上来的,说确确实实是十万匹,他放了心,殚精竭虑,甚至想着要去临近的几州写信借粮借钱,才使出这个计划。
帮他们解决问题之心,最后催化成了他们不择手段的源泉之一。
他听说江河决堤,田地被淹,问都没有问,就跟一道雷劈在头顶似的,冷汗涔涔,明白了一切。
浙地开港的事情也是他提出来的,是因为他看出了市易与经济中心都自发的南下,想扶持东南,给大邺开个金库。所以长江沿岸,丹阳湖下游这几个最容易决堤的岸口,都是他派亲信去监造的。
固若金汤,保两岸生民,他觉得自己做到了。
也就是说不耍手段,今年绝不可能决堤的。
其实要再有些时间,俱泰还是有法子往回捞,把事情兜住,尽力解决不闹上来。然而一是浙江给他递消息都已经是拖到拦不住了,二是他们自作聪明用抄大户这样的手段强凑出军饷来,还想用堤岸防兵拉刘将军下水,产卵的鸡都让他们为了一时避祸杀了,他就是长出千百只手,也救不回来了!
他也不想救了。
俱泰开口:“我救不了了,东南浙地……已经烂了,他们地方的体系遍布各个角落,下去做事必定是寸步难行。挖了这块儿脓疮吧。我早在昨日,便已经拟好了辞呈,拿我拔浙江一系,是再好不过的了。”
殷胥:“你这是什么意思?”
俱泰放下筷子,两手捂住额头,以前觉得自己能扛得住,捏的稳,倒后来发现,那还是心气高,不够老。老了再看,他与殷胥相差太远。
圣人与天下斗,他却连浙地的根系都没能斗过啊。
俱泰这几日觉得自己一下子老了,回首看来,本就是老头子了,那时候活蹦乱跳又幼稚胡言的崔季明,都已经四十岁了,他数着都快六十了。
俱泰叹:“浙江已乱,脓疮不挤干净就好不了伤疤。就让他继续乱吧,圣人先除我,我可以主动给你提供和浙地的通信,还有账本,到时候你拿着,把根系全都□□,浙地虽大伤元气,却也能任用能臣,从头再来。”
殷胥起身,天色暗了,宫人们将灯架举过来,四周花丛中也有悬挂灯笼的淡淡微光,俱泰衣袖掩面,不是难受,只是感叹。他的路,走到这里也确实差不多了。
殷胥:“所以你把大邺的各地当作身体?你把浙地的贪**坏当作脓疮?可你想挤掉的是十几个二十几个官员,随着他们殒命的是十几万二十几万子民。让浙江继续乱?怎么赈灾,怎么剿匪,怎么分地,明年的稻产怎么办?我们已经是在治国守土,不是当年分的你死我活的打仗了!”
俱泰抬起头来,殷胥从宫人手中接过铜灯,放在了俱泰面前的桌案上,一抬手,将两边的斋饭全推到地上去,一阵让人心惊肉跳的脆响。他宽袖展在桌案上,几年前一场大病,让尚是壮年的殷胥鬓角已经有些斑白,他两眼直视俱泰道:“就算是你拿脓疮来比喻,这样一个碗大的疮,挤了剐了也长不出原先那些肉了,只是留一个凹下去的难看的、一辈子都在子民心上的疤。打仗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但如今守土,不能再这么干了。大邺哪个地方都不是皮肉四肢。”
俱泰挪不开眼睛,钉在了原地,殷胥接着怒道:“地方官尚且知道为十几条人命据理力争,你这个宰相却越当越倒退,几十万人命让你用来整治贪墨?你这番话,与他们拿淹田流民来补窟窿,又有什么差别!这事儿从你这句话,你就是真的摘不干净!”
人老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