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3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我们一直特别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这与我们一直培养她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是一致的,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地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她的批判意识。
圆圆小学五年级时,思想品德课讲到为什么要尊重老年人,老师只给出一个答案:因为老年人在年轻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圆圆回家对我提到这件事情,有些不认同地说:“有的老年人年轻时还是小偷呢!”
我能理解圆圆的想法,她想到的是除了那些给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应该得到尊重,有的老年人虽然年轻时行为不端,但到他们老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和一个弱势者,我们也应该给他应有的尊重。但以圆圆当时的年龄,她分析不了太多,只是从直觉上认为老师讲得有些偏颇了。
我非常欣赏孩子的看法,她小小的心,已超越了多年来人们常有的功利性的思维方式,开始从人类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出发来思考问题,这确实是值得赞赏。
于是我和圆圆聊了一会儿这个问题。我肯定了她的想法,帮她理了一下思路,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一种最基本的做人的态度,而不是一个交换行为;并且尊重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对那些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要给予崇敬和爱戴式的尊重;对一个囚犯,也应给予他作为人的最基本的尊重,甚至对动物也要尊重。
我们一直特别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这与我们一直培养她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是一致的,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地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她的批判意识。
有人说,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可以看到,生物的发展正是源于不断地对自身批判。西方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把它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3]
培养儿童的批判意识应该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提出什么新观点来,而是首先让他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最典型的就是让孩子敢于对教师的一些言行提出质疑。
因为教师是儿童遇到的第一个“权威”,孩子对老师的崇拜和惧怕是天然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通过对一些事情的态度来告诉孩子,在和老师相处中既要尊重老师,又要有平等意识,不要惧怕或盲目崇拜,当老师有错误的时候,要有勇气说老师错了。
我的一个老同学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一年级时的语文老师是个男的,这次换来的是个女的。女老师给孩子们上第一节课时,说要“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就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和前任男老师的不同。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找出了好多不同:新老师是长头发,以前老师是短头发;新老师是双眼皮,以前的老师是单眼皮;新老师戴着眼镜,以前的男老师不戴眼镜;甚至有的孩子注意到新老师嘴角有一颗痣,以前的老师没有等等。我这位朋友的儿子从一开始就举手,他本来发现了两位老师间的很多不同,手一直举得高高的,但老师一直没叫他。眼看着自己发现的东西都让别的同学说完了,这孩子急得要命。到最后同学们都已没什么可说的时,这个小男孩突然又想起一样不同来,于是又高高举起手。老师叫他起来说,男孩子说:“您是女的,没长小鸡鸡,以前的老师长了小鸡鸡。”
全班哄堂大笑,老师非常不高兴。下课后老师把孩子叫到办公室严厉地批评,说他意识不好,思想不健康。
孩子觉得非常委屈,回家问妈妈什么叫“意识不好”。妈妈一听,心里倒没觉得孩子有什么错,嘴上却说:“你这个臭小子,脑袋里怎么尽是这些歪歪念头,你这样说,老师能不生气吗,活该老师批评你,以后不能对老师这么没礼貌!”
我这位同学只是把这当一件趣事讲给我,我也被小男孩的话逗笑了,但心里很遗憾老师和母亲的做法,觉得她们错失了一个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和敢于表达的机会,把孩子拉得离平庸思维和虚假思维又近了一步。
我们的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在培养“乖孩子”。
在家里,家长代表“正确”,要求孩子“听话”;到了学校,教师代表“权威”,不容许学生有任何“与众不同”。很多孩子长大后被指责为没有思想、缺少创造力,可在他们的思想成长中,不是一直被当作鹦鹉调教着吗,不是一直被当作木偶操纵着吗?他思想上的独立性从哪里去树立呢?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不应该生气,即使孩子的话让她略有尴尬,也应该愉快地予以肯定。小孩子的思想非常单纯,他想的肯定没老师想的多。既然现在是老师做得不妥当,孩子来向家长求助,家长至少应该表示理解,告诉孩子他的想法没错,他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这很值得表扬;同时告诉孩子,老师不应该不高兴,不过既然老师不习惯别人这样说,那么以后我们在课堂上就不说这样的话。
可惜的是当妈妈的随口贬损孩子两句,她自己没在意那些话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但这个影响肯定是有的,并且是消极的。
另一位母亲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有一天忘记把老师发的一张数学卷子带回家,做卷子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去他家楼下一个同班同学那里借来卷子,把题目都按卷子上的格式抄下来,然后把它们做完。孩子这样做实际上就增加了自己的作业量,因为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抄一张卷子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作业写完后,孩子很高兴,他认为自己没因为忘了带回卷子而耽误写作业,他甚至感觉老师会因此表扬他。
第二天放学时,孩子一见妈妈的面就哭了。原来,老师说他自己抄的卷子不算,要孩子在原卷子上重做一遍。孩子不想做,老师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要求他必须重做,否则不让他放学回家。孩子只好边哭边写,情绪很不好。老师看孩子这样,就说看来你对老师很不服气,放学时让你妈妈来见我。
妈妈带着孩子到办公室找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忘了带卷子不对,罚他是为了让他以后不要丢三落四的,再说卷子多写一遍学得更扎实,这不是为他好吗?!”
尽管这位母亲觉得老师的话很牵强,可她不敢和老师辩论,就一再地谢过老师后,领着孩子回家了。回家后... -->>
3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我们一直特别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这与我们一直培养她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是一致的,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地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她的批判意识。
圆圆小学五年级时,思想品德课讲到为什么要尊重老年人,老师只给出一个答案:因为老年人在年轻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圆圆回家对我提到这件事情,有些不认同地说:“有的老年人年轻时还是小偷呢!”
我能理解圆圆的想法,她想到的是除了那些给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应该得到尊重,有的老年人虽然年轻时行为不端,但到他们老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和一个弱势者,我们也应该给他应有的尊重。但以圆圆当时的年龄,她分析不了太多,只是从直觉上认为老师讲得有些偏颇了。
我非常欣赏孩子的看法,她小小的心,已超越了多年来人们常有的功利性的思维方式,开始从人类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出发来思考问题,这确实是值得赞赏。
于是我和圆圆聊了一会儿这个问题。我肯定了她的想法,帮她理了一下思路,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一种最基本的做人的态度,而不是一个交换行为;并且尊重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对那些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要给予崇敬和爱戴式的尊重;对一个囚犯,也应给予他作为人的最基本的尊重,甚至对动物也要尊重。
我们一直特别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这与我们一直培养她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是一致的,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地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她的批判意识。
有人说,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可以看到,生物的发展正是源于不断地对自身批判。西方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把它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3]
培养儿童的批判意识应该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提出什么新观点来,而是首先让他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最典型的就是让孩子敢于对教师的一些言行提出质疑。
因为教师是儿童遇到的第一个“权威”,孩子对老师的崇拜和惧怕是天然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通过对一些事情的态度来告诉孩子,在和老师相处中既要尊重老师,又要有平等意识,不要惧怕或盲目崇拜,当老师有错误的时候,要有勇气说老师错了。
我的一个老同学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一年级时的语文老师是个男的,这次换来的是个女的。女老师给孩子们上第一节课时,说要“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就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和前任男老师的不同。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找出了好多不同:新老师是长头发,以前老师是短头发;新老师是双眼皮,以前的老师是单眼皮;新老师戴着眼镜,以前的男老师不戴眼镜;甚至有的孩子注意到新老师嘴角有一颗痣,以前的老师没有等等。我这位朋友的儿子从一开始就举手,他本来发现了两位老师间的很多不同,手一直举得高高的,但老师一直没叫他。眼看着自己发现的东西都让别的同学说完了,这孩子急得要命。到最后同学们都已没什么可说的时,这个小男孩突然又想起一样不同来,于是又高高举起手。老师叫他起来说,男孩子说:“您是女的,没长小鸡鸡,以前的老师长了小鸡鸡。”
全班哄堂大笑,老师非常不高兴。下课后老师把孩子叫到办公室严厉地批评,说他意识不好,思想不健康。
孩子觉得非常委屈,回家问妈妈什么叫“意识不好”。妈妈一听,心里倒没觉得孩子有什么错,嘴上却说:“你这个臭小子,脑袋里怎么尽是这些歪歪念头,你这样说,老师能不生气吗,活该老师批评你,以后不能对老师这么没礼貌!”
我这位同学只是把这当一件趣事讲给我,我也被小男孩的话逗笑了,但心里很遗憾老师和母亲的做法,觉得她们错失了一个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和敢于表达的机会,把孩子拉得离平庸思维和虚假思维又近了一步。
我们的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在培养“乖孩子”。
在家里,家长代表“正确”,要求孩子“听话”;到了学校,教师代表“权威”,不容许学生有任何“与众不同”。很多孩子长大后被指责为没有思想、缺少创造力,可在他们的思想成长中,不是一直被当作鹦鹉调教着吗,不是一直被当作木偶操纵着吗?他思想上的独立性从哪里去树立呢?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不应该生气,即使孩子的话让她略有尴尬,也应该愉快地予以肯定。小孩子的思想非常单纯,他想的肯定没老师想的多。既然现在是老师做得不妥当,孩子来向家长求助,家长至少应该表示理解,告诉孩子他的想法没错,他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这很值得表扬;同时告诉孩子,老师不应该不高兴,不过既然老师不习惯别人这样说,那么以后我们在课堂上就不说这样的话。
可惜的是当妈妈的随口贬损孩子两句,她自己没在意那些话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但这个影响肯定是有的,并且是消极的。
另一位母亲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有一天忘记把老师发的一张数学卷子带回家,做卷子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去他家楼下一个同班同学那里借来卷子,把题目都按卷子上的格式抄下来,然后把它们做完。孩子这样做实际上就增加了自己的作业量,因为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抄一张卷子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作业写完后,孩子很高兴,他认为自己没因为忘了带回卷子而耽误写作业,他甚至感觉老师会因此表扬他。
第二天放学时,孩子一见妈妈的面就哭了。原来,老师说他自己抄的卷子不算,要孩子在原卷子上重做一遍。孩子不想做,老师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要求他必须重做,否则不让他放学回家。孩子只好边哭边写,情绪很不好。老师看孩子这样,就说看来你对老师很不服气,放学时让你妈妈来见我。
妈妈带着孩子到办公室找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忘了带卷子不对,罚他是为了让他以后不要丢三落四的,再说卷子多写一遍学得更扎实,这不是为他好吗?!”
尽管这位母亲觉得老师的话很牵强,可她不敢和老师辩论,就一再地谢过老师后,领着孩子回家了。回家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