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两个人,弄个书号,租间民房,然后以某个作文大赛组委会的名义向全国各地广发征文信函。凡投稿的基本上都能被选中,然后就告诉你作文已获几等奖,获奖作品将结集出版,每本多少钱,至少需要购买几本等。家长把钱寄过去以后,大部分确也能收到登有自己孩子作品的书,只是书很厚,里面的字排得又小又密,从目录来看,获奖的人非常多,找半天才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名字。这种作文选的质量可想而知。
如果说上面一种掏钱买发表的事在盛行一段时间后,已显得有些笨拙,下面一种新兴的掏钱买发表就显得比较高明,更容易忽悠得家长和教师动心。
我听一位小学老师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某国家级教育科研所向她所在的小学发出共同做课题的邀请。所谓“课题”内容,就是小学要征订至少五百本该所办的一份杂志。这份杂志专门刊登小学生作文,全年十二期,每本六元。教科所给每个合作学校的回报是,每年每所小学可在杂志上发两三篇学生的作文,或一个有关学校的彩色封面。合作校在合作期间可以邀请教科所的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费用另计。个别教师将来还有机会在教科所的“课题”上署名。杂志不发表非合作校学生的作文,也不对外公开发行(因为没有对外发行刊号)。
这能不能叫“课题”且不说,我们单从学生的角度上看看孩子们收获的是什么。
每个学生一年花七十二元买这本小学生作文选,每校至少得有五百名孩子订阅,那么一所学校一年就要给这本杂志贡献至少三万六千元。然后只有两、三名学生有机会在这本并不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作品——这还不是最不合算的地方,最不合算的是,这样的杂志孩子们不会有兴趣去读它,七十二元钱购买来的基本上是一堆废纸。
这位老师感叹说,如果每个孩子用这个钱购买两本小说,然后把所有的书汇集到一起,各个班办个图书角,那是多么有价值啊。据那位老师了解,教科所这个“课题”不仅和小学合作,还和中学合作,合作单位还真不少。
我奇怪地问她,现在不是不允许向学生指派课外辅导资料吗,学校怎么可以组织学生订杂志呢?
这位老师说,学校确实不强迫,总是强调“自愿”。但老师们经不住学校负责人的动员,学生们经不住老师的动员,家长经不住孩子的要求,再加上“课题”“教科所”这些招牌,一所千人以上的学校想纠集起五百个订户很容易。
我能理解这位有良知的教师的忧虑。用读作文选或作文杂志取代日常阅读,是一种对阅读的误解,反映了人们对如何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浅薄认识。并非操作者都对此认识不清,社会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计算,急功近利可以让人变得既冷漠又盲目。可怜的只是孩子们,他们不光浪费了钱,更浪费了学习机会。
这位老师感叹说,不光是成人,孩子们现在也变得功利了。很多孩子不喜欢课外阅读,又想找到一个写作文的捷径,也以为看作文杂志就能提高作文水平,所以对订这份“国家级教科所”办的杂志很有热情。事实上经她观察,这些杂志到了孩子们手中,他们只是大略地翻一下,看看有没有本校的东西,至于内容,几乎没有人认真地去读。
孩子没有选择能力,这可以理解,“国家级教育科研所”的行为我们也管不着,但家长和教师有责任给孩子介绍一些好书。在阅读书目选择上,至少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本好看的小说和一本作文选摆在面前,问一下自己爱看哪个,答案就出来了。
所以在这里我首先想强调的就是,作为常规阅读材料,作文选没有意义。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家长虽然没买作文选,却只给孩子买散文精选、短篇小说集等。他们认为孩子小,功课紧,适合读篇幅较短的东西。每当我看到家长为孩子挑选诺贝尔奖获奖作者散文精选集之类的书,心里总是由不住怀疑,孩子看吗,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
考虑到中小学生阅读的延续性和量的积累,我认为应该重点读长篇小说。首先是小说比较吸引人,能让孩子们读进去;其次是长篇小说一本书讲一个大故事,能吸引孩子一口气读下去几十万字。中小学生对散文,尤其是翻译散文大多不感兴趣;而短篇小说讲得再精彩,读完了也最多只有一万字。孩子们可以一鼓作气地读完一个大故事,但很少有人能一篇接一篇地连续读二十个小故事。经常读长篇小说,更容易养成孩子大量阅读的习惯。好的短篇作品可以给孩子推荐一些,但不要成为主力和唯一。
在读什么的问题上既要给孩子一些引导,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一个中心目的就是尽量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先考虑有趣,再考虑有用。
我女儿圆圆最早读的长篇小说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我之所以当时建议她读金庸的书,是因为金庸的小说悬念重重,情节有趣,能吸引人读下去;而且他的文字非常规范,笔法老练,读来感觉通俗流畅;里面充满爱恨分明的情感,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有一些爱情描写,但都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洁和干净。所以我后来也向很多人建议,让孩子去读金庸吧!
其实我自己并不是金庸小说的爱好者,假如中学时代看到他的作品,可能会很喜欢,但我看到他的小说时已工作多年,阅读口味已不在这里了。后来读了两部,也只是为了带动圆圆的阅读。
圆圆一接触这些书,果然就被迷住了,用不到半年的时间一口气把金庸十四部武侠小说全部读完。我本来以为她读完这些书后应该读更好的书,就给她推荐几本名著,但发现她兴趣不大。
有一天我们在书店里看到卖《还珠格格》成套的书,她当时正热衷于看这个电视剧,眼睛一亮,就忍不住翻起来,发现里面情节和电视剧基本一样,有些兴奋,就买了一套,这样她就可以在电视剧播出之前了解到故事情节了。我记得那个书一套有很多本,她很快就看完了,因为她对这个故事太感兴趣了。到圣诞节,我又买了整套《还珠格格Ⅱ》作为礼物送给她,圆圆喜欢极了,又一口气把那么多本看完,而且不止看了一次。她经常会随手翻开哪一段,饶有兴趣地读上一会儿。
很多人在批琼瑶小说浅薄,批《还珠格格》没有“品位”,仿佛让孩子读这样的书就是给孩子指歪道。我是这样想的,有没有品位要看针对谁来说。琼瑶的作品确实不是黄钟大吕之作,但琼瑶的文字也非常规范、老到、干净,对于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来说,她喜欢可爱的“小燕子”,喜欢里面起伏有致的情节,这个书就是适合她的。至于“经典”,我相信只要她有足够的阅读基础,终有一天会对一些经典作品感兴趣。
我见过一位家长,她很注意孩子的阅读,从孩子在... -->>
三两个人,弄个书号,租间民房,然后以某个作文大赛组委会的名义向全国各地广发征文信函。凡投稿的基本上都能被选中,然后就告诉你作文已获几等奖,获奖作品将结集出版,每本多少钱,至少需要购买几本等。家长把钱寄过去以后,大部分确也能收到登有自己孩子作品的书,只是书很厚,里面的字排得又小又密,从目录来看,获奖的人非常多,找半天才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名字。这种作文选的质量可想而知。
如果说上面一种掏钱买发表的事在盛行一段时间后,已显得有些笨拙,下面一种新兴的掏钱买发表就显得比较高明,更容易忽悠得家长和教师动心。
我听一位小学老师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某国家级教育科研所向她所在的小学发出共同做课题的邀请。所谓“课题”内容,就是小学要征订至少五百本该所办的一份杂志。这份杂志专门刊登小学生作文,全年十二期,每本六元。教科所给每个合作学校的回报是,每年每所小学可在杂志上发两三篇学生的作文,或一个有关学校的彩色封面。合作校在合作期间可以邀请教科所的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费用另计。个别教师将来还有机会在教科所的“课题”上署名。杂志不发表非合作校学生的作文,也不对外公开发行(因为没有对外发行刊号)。
这能不能叫“课题”且不说,我们单从学生的角度上看看孩子们收获的是什么。
每个学生一年花七十二元买这本小学生作文选,每校至少得有五百名孩子订阅,那么一所学校一年就要给这本杂志贡献至少三万六千元。然后只有两、三名学生有机会在这本并不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作品——这还不是最不合算的地方,最不合算的是,这样的杂志孩子们不会有兴趣去读它,七十二元钱购买来的基本上是一堆废纸。
这位老师感叹说,如果每个孩子用这个钱购买两本小说,然后把所有的书汇集到一起,各个班办个图书角,那是多么有价值啊。据那位老师了解,教科所这个“课题”不仅和小学合作,还和中学合作,合作单位还真不少。
我奇怪地问她,现在不是不允许向学生指派课外辅导资料吗,学校怎么可以组织学生订杂志呢?
这位老师说,学校确实不强迫,总是强调“自愿”。但老师们经不住学校负责人的动员,学生们经不住老师的动员,家长经不住孩子的要求,再加上“课题”“教科所”这些招牌,一所千人以上的学校想纠集起五百个订户很容易。
我能理解这位有良知的教师的忧虑。用读作文选或作文杂志取代日常阅读,是一种对阅读的误解,反映了人们对如何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浅薄认识。并非操作者都对此认识不清,社会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计算,急功近利可以让人变得既冷漠又盲目。可怜的只是孩子们,他们不光浪费了钱,更浪费了学习机会。
这位老师感叹说,不光是成人,孩子们现在也变得功利了。很多孩子不喜欢课外阅读,又想找到一个写作文的捷径,也以为看作文杂志就能提高作文水平,所以对订这份“国家级教科所”办的杂志很有热情。事实上经她观察,这些杂志到了孩子们手中,他们只是大略地翻一下,看看有没有本校的东西,至于内容,几乎没有人认真地去读。
孩子没有选择能力,这可以理解,“国家级教育科研所”的行为我们也管不着,但家长和教师有责任给孩子介绍一些好书。在阅读书目选择上,至少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本好看的小说和一本作文选摆在面前,问一下自己爱看哪个,答案就出来了。
所以在这里我首先想强调的就是,作为常规阅读材料,作文选没有意义。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家长虽然没买作文选,却只给孩子买散文精选、短篇小说集等。他们认为孩子小,功课紧,适合读篇幅较短的东西。每当我看到家长为孩子挑选诺贝尔奖获奖作者散文精选集之类的书,心里总是由不住怀疑,孩子看吗,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
考虑到中小学生阅读的延续性和量的积累,我认为应该重点读长篇小说。首先是小说比较吸引人,能让孩子们读进去;其次是长篇小说一本书讲一个大故事,能吸引孩子一口气读下去几十万字。中小学生对散文,尤其是翻译散文大多不感兴趣;而短篇小说讲得再精彩,读完了也最多只有一万字。孩子们可以一鼓作气地读完一个大故事,但很少有人能一篇接一篇地连续读二十个小故事。经常读长篇小说,更容易养成孩子大量阅读的习惯。好的短篇作品可以给孩子推荐一些,但不要成为主力和唯一。
在读什么的问题上既要给孩子一些引导,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一个中心目的就是尽量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先考虑有趣,再考虑有用。
我女儿圆圆最早读的长篇小说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我之所以当时建议她读金庸的书,是因为金庸的小说悬念重重,情节有趣,能吸引人读下去;而且他的文字非常规范,笔法老练,读来感觉通俗流畅;里面充满爱恨分明的情感,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有一些爱情描写,但都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洁和干净。所以我后来也向很多人建议,让孩子去读金庸吧!
其实我自己并不是金庸小说的爱好者,假如中学时代看到他的作品,可能会很喜欢,但我看到他的小说时已工作多年,阅读口味已不在这里了。后来读了两部,也只是为了带动圆圆的阅读。
圆圆一接触这些书,果然就被迷住了,用不到半年的时间一口气把金庸十四部武侠小说全部读完。我本来以为她读完这些书后应该读更好的书,就给她推荐几本名著,但发现她兴趣不大。
有一天我们在书店里看到卖《还珠格格》成套的书,她当时正热衷于看这个电视剧,眼睛一亮,就忍不住翻起来,发现里面情节和电视剧基本一样,有些兴奋,就买了一套,这样她就可以在电视剧播出之前了解到故事情节了。我记得那个书一套有很多本,她很快就看完了,因为她对这个故事太感兴趣了。到圣诞节,我又买了整套《还珠格格Ⅱ》作为礼物送给她,圆圆喜欢极了,又一口气把那么多本看完,而且不止看了一次。她经常会随手翻开哪一段,饶有兴趣地读上一会儿。
很多人在批琼瑶小说浅薄,批《还珠格格》没有“品位”,仿佛让孩子读这样的书就是给孩子指歪道。我是这样想的,有没有品位要看针对谁来说。琼瑶的作品确实不是黄钟大吕之作,但琼瑶的文字也非常规范、老到、干净,对于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来说,她喜欢可爱的“小燕子”,喜欢里面起伏有致的情节,这个书就是适合她的。至于“经典”,我相信只要她有足够的阅读基础,终有一天会对一些经典作品感兴趣。
我见过一位家长,她很注意孩子的阅读,从孩子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