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布拉格之夜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
——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
中国人有一个别人没有的特长:考试。
这个特长如果用x光来透视,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善于参加考试,二是能够出难题把别人考倒,三是会用考试这个武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这是“中国人”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几千年文化阐变中,循序渐进,学来的独门绝活。
在论语里面,有一句话。我记不清楚是来源于哪个章节,这一句话只有四个字。叫做“道德文章”这四个字是给孔子的。中国的古人习惯把文才和德才放到一起。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科举开始之后,德才就被文才挤到了一边。在这里先插一句,在隋朝之前,升官晋级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举”在汉代就有“举孝廉”这个说法,所以说以前做官多半是考品德。才能反而被放在一边,所以才会有孔融被杀的历史悲剧。
可是到了官本位代替一切的时代来临之时,品德被悄无声息的挤到了历史的边缘地带。然后一张薄薄的试卷锁住了无数中国学生的命运。考试是无法测量出来中国学生的品德的。所以剩下的,只有所谓的才能。
曾经记得有一个人民教痞说过,学生考试的时候可以考到品德的三个方面,一是不抄袭,体现了尊重知识;二是不交头接耳,体现了独立思考;三是不作弊,体现尊重老师。后来我就拿这三条请教了我的一个忘年之交,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seattle&washingtonuniversity)教授johndeers,此君曾在美国教育界提出“阶梯教科书”理论而名气大振。dr。deers听我把这“三个理论”讲完之后。脸上露出费解的神色,他一脸严肃的说,在美国,这种论调是很荒谬的,显然是不成立的。抄袭当然可以,课本自己所有,查资料怎么不行?交头接耳是合作嘛,在美国通常是很多学生做一个实验或是一个课题,然后得出一个结果。作弊他不理解,我就说是夹带,然后他从自己公文包里面掏出很多纸条,上面都是一些图书馆里弄来的资料或是一些书名。我哭笑不得,他也无奈的耸了耸肩,说无法接受我说的观点。
我认为这不是东西方文化的差距,这是先进和落后的差距。我们学校有几个专科班。我听专科班的同学说老师对他们如何苛刻,生怕谁比谁优秀了,然后再择优找出几个“品”学兼优的读本科。所谓品就是怎样拥护社会主义,怎样写入党申请书,至少还要当学生干部,然后造成入党申请书满天飞,为了争一个部长助理的职务叫人打群架种种的一切都让我感到一种压抑和茫然。但是在最后又听说哪个本科生打架被开除了之类的。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考试和品德有切合点么?
事实上是没有的,或者说本质上是没有的。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差别,考试一旦流于形式,品德也就不复存在。
只要有这些偏见者在存在,这些偏见的理论就要就继续。因为特殊的时代造就特殊的人物,浪得虚名的时代造就的就只有吹鼓手。
但是我们也不是完全拒绝考试这个选拔人才的形式,... -->>
“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
——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
中国人有一个别人没有的特长:考试。
这个特长如果用x光来透视,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善于参加考试,二是能够出难题把别人考倒,三是会用考试这个武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这是“中国人”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几千年文化阐变中,循序渐进,学来的独门绝活。
在论语里面,有一句话。我记不清楚是来源于哪个章节,这一句话只有四个字。叫做“道德文章”这四个字是给孔子的。中国的古人习惯把文才和德才放到一起。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科举开始之后,德才就被文才挤到了一边。在这里先插一句,在隋朝之前,升官晋级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举”在汉代就有“举孝廉”这个说法,所以说以前做官多半是考品德。才能反而被放在一边,所以才会有孔融被杀的历史悲剧。
可是到了官本位代替一切的时代来临之时,品德被悄无声息的挤到了历史的边缘地带。然后一张薄薄的试卷锁住了无数中国学生的命运。考试是无法测量出来中国学生的品德的。所以剩下的,只有所谓的才能。
曾经记得有一个人民教痞说过,学生考试的时候可以考到品德的三个方面,一是不抄袭,体现了尊重知识;二是不交头接耳,体现了独立思考;三是不作弊,体现尊重老师。后来我就拿这三条请教了我的一个忘年之交,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seattle&washingtonuniversity)教授johndeers,此君曾在美国教育界提出“阶梯教科书”理论而名气大振。dr。deers听我把这“三个理论”讲完之后。脸上露出费解的神色,他一脸严肃的说,在美国,这种论调是很荒谬的,显然是不成立的。抄袭当然可以,课本自己所有,查资料怎么不行?交头接耳是合作嘛,在美国通常是很多学生做一个实验或是一个课题,然后得出一个结果。作弊他不理解,我就说是夹带,然后他从自己公文包里面掏出很多纸条,上面都是一些图书馆里弄来的资料或是一些书名。我哭笑不得,他也无奈的耸了耸肩,说无法接受我说的观点。
我认为这不是东西方文化的差距,这是先进和落后的差距。我们学校有几个专科班。我听专科班的同学说老师对他们如何苛刻,生怕谁比谁优秀了,然后再择优找出几个“品”学兼优的读本科。所谓品就是怎样拥护社会主义,怎样写入党申请书,至少还要当学生干部,然后造成入党申请书满天飞,为了争一个部长助理的职务叫人打群架种种的一切都让我感到一种压抑和茫然。但是在最后又听说哪个本科生打架被开除了之类的。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考试和品德有切合点么?
事实上是没有的,或者说本质上是没有的。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差别,考试一旦流于形式,品德也就不复存在。
只要有这些偏见者在存在,这些偏见的理论就要就继续。因为特殊的时代造就特殊的人物,浪得虚名的时代造就的就只有吹鼓手。
但是我们也不是完全拒绝考试这个选拔人才的形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