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重生之大清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定坤团长比康凡小两岁,一表人才,早年曾留学英国学习军事,后归国从军,却一直受守旧势力排挤,被压制多年,一事无成,于是就慕名而来投奔晋军,在清盛军校经过短暂学习后以营长的身份在天津对日作战中表现出了超强的战场判断能力和卓越的指挥能力,随即被康凡任命为这个晋军首个机械化团的团长。
“这句话的意思是:协助皇帝号令天下。”周团长用流利的英语说道。
康凡听完哑然失笑,心里不禁赞叹:这个解释实在是妙不可言!
“校长,怎样?”周团长笑着问康凡。
康凡冲他竖起大拇指。
“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朱迪羡慕地说道。
康凡说道:“我这个团是专门给慈禧和那帮大臣们看的。其实我就只有这么一个团,但我会骗他们说有很多。”
“这可是军事机密啊,康大人。”朱迪调侃道。
康凡笑道:“我的事你知道的还少么?”
朱迪微笑不语。
慈禧太后得知康凡带了晋军来京后,不由的来了兴趣:这位刚强的老太太急切地想亲眼目睹能够战胜凶悍的日军的晋军到底是怎样的军容?!待见到康凡的这个团时,慈禧太后是真的傻眼了: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啊!天兵天将也不过如此吧?
康凡问道:“太后,下官之晋军可有威势?”
慈禧不住地点头,“甚是威武,甚是威武!”
康凡又问:“京师之军可有一比?”
慈禧喜道:“就同汝讲:京师之军实是土鸡瓦狗耳!”
康凡说道:“太后有此强军巩固社稷,岂可再存忌惮之心?”
慈禧欣慰地点头,会意地笑了,说道:“吾知汝意也。”
康凡心内一喜,作揖说道:“多谢太后成全。”
此时,120辆军车得到康凡示意,同时发动,立时烟尘滚滚、声震天地。在演兵场观看的朝中百官个个惊得面如土色,只是由于有慈禧太后在场,众人才斗胆挺立,要不怎么也得被吓跑一多半!
在周团长的指挥下,晋军官兵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战演示:在崎岖不平的旷野上,参演的12辆装甲运兵车风驰电掣地呼啸来去,卷起滚滚尘土。到达预定地域后突然急停,车门开处,全副武装的晋军官兵从各辆军车上鱼贯跳下,呐喊着冲向预设的目标,手中的96式半自动步枪连连击发,准确地击中远处的靶板。同时,12辆军车上的12挺96式通用机枪和数门82无后坐力炮一起射击,弹雨象狂风刮过,预设的靶板立时便被打得粉碎,消失了踪影…
简短的作战演示结束后,慈禧太后和朝中百官都看得目瞪口呆!想当初,康凡和梅香以及警卫营分别乘坐1辆sx2300和2辆“铁马”军车出现在京城时就带来了偌大的震动,如今,一下子出现了百十辆这种庞然大物,震动岂不是更为巨大?!
康凡首先打破沉闷,上前作揖说道:“恳请太后随下官乘军车检阅晋军。”
慈禧太后一边抚胸一边笑道:“吾心犹自狂跳不已,远观即可。”
康凡原本和煦的目光从慈禧太后的脸上移开后一下子变得冷气森森,“各位大人可有一试之意乎?”他边问边依次扫视刚毅、载漪、荣禄等人。
刚毅等人刚刚从震撼中缓过神来,此时俱是摇头推辞,不肯近前。
康凡冷笑,说道:“刚毅大人,下官素闻义和拳民刀枪不入、神术威猛,何不雇请些来与下官之晋军一比,试试孰强孰劣?”
刚毅摇头摆手:“康大人说笑了。”
康凡没再理会他,转身向慈禧太后作揖请示:“太后,下官预借宫中侍卫手枪一用,不知太后准否?”
慈禧虽然不明康凡用意,但因此时正在兴头上,也就爽快地答应了。
一名侍卫走上前来,把自己的史密斯?维森转轮手枪递给康凡。康凡接过,对着不远处的一块青石试射了两枪后,突然调转枪口对着晋军队列最前排的4名士兵连开4枪!围观众人立刻惊叫声四起,慈禧太后更是吓得差点从龙椅上跌下来,身边侍卫纷纷上前相扶,现场顿时乱做一团。
硝烟散尽,刚才那4名中弹的晋军士兵除了身体被枪弹的巨大冲击力撞得趔趄了几下以及胸前的军装上多了一块明显的枪弹烧灼痕迹之外,竟安然无恙!而且4名中弹的士兵居然俱是面不改色!着实令人匪夷所思。再者,康凡刚才射出的4发子弹几乎射在4名士兵胸前的同一位置,并且他射击的目标是由上千名晋军官兵组成的密集而庞大的队列,他就不怕伤及旁人?!这是何等精湛的枪法?康大人究竟是人是神?!
康凡面向刚毅,问道:“刚毅大人,晋军比义和拳民如何?”
刚毅在被强烈震撼之余如何还能说得出话来?
慈禧太后高声惊呼:“素闻晋军骁勇,然未曾亲见。今观之,真乃神兵也!”
康凡微笑着耍了个枪花,把枪还给侍卫,心里暗喜:天津一战后,晋军被民众传说的神乎其神,其中就有刀枪不入之说。这次的武力展示更证明了他们所传非虚,应该可以让刚毅这帮保守势力老实一阵子了,慈禧太后遣散义和团的谕令应该能够不受阻挡的执行下去。义和团被遣散后,刚毅他们就会失去政治工具,再想兴风作浪恐怕是没有那个实力了。只要自己牢牢握住慈禧这张牌,让她始终如一地为自己服务,那么,以后的事就会好办多了。
第五十一章我在京城有了立足之地
此后的事实表明,慈禧太后的遣散义和团、保护各国在大清帝国的利益、缓和国际矛盾的旨意下达后,首先在京津地区被迅速执行,英美等国纷纷表示赞赏和支持,原本剑拔弩张的国内国际局势趋于和缓,一场利用宗教团体发动的政治运动逐渐平息。
朝廷内的一干重臣以及俄、日等国忌惮慈禧的态度和康凡与寿山的实力,已不敢轻易寻衅。而那些在大清帝国的西方传教士们通过这场义和团运动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可畏力量,再不敢像从前那样胡作非为,都变得规规矩矩了。
这样一来,康凡就达到了当初的目的:以战争换取和平,以武力展示实力,赢得发展时间,拓展发展空间。
“以你现在的实力何苦如此处心积虑。”朱迪说道。
康凡一愣,“你的意思是让我铲除拦路虎?”
朱迪笑笑,说道:“我只是看你太累,随便说说而已。该怎么做你自己看着办。”
康凡明白朱迪的意思,但他并没打算这样做。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大清帝国由于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的损耗和外来强敌的侵略,国力日衰,中国各族人民逐渐失去了对满族大清朝廷的信心,各个地方势力也已显示出分庭割据的苗头,历经30多年的洋务运动造就的结果是国民经济几乎全被西方买办资本所掌握,大清朝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有效控制,发挥不出中央政府应该发挥的权力中心作用。
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由于满族大清朝廷自身极端的腐败无能造成的,并且本来只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的满族却统治了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达两个半世纪!满族人几乎全部靠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养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官可做还能去欺压各族人民也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却无法保家卫国、为民造福,反而是割地赔款、祸国殃民,这是什么道理?!因此造成汉族人民与满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已不可化解。
再者,对于当代绝大多数的汉族人民而言,满族统治者跟诸如日本人、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等等的这些人一样,都是外族人,都是侵略者、杀戮者、奴役者、破坏者。可想而知,在这种情感认同下,汉人又怎么会尽心尽力地去帮满人?
所以,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满族统治集团根本无力集聚举国之力去应对这场战争,加上满族统治集团消极避战,由满族人组成的八旗兵基本上没有参战,投入作战的主要力量只是汉族大臣李鸿章的汉族地方武装力量——淮军和北洋水师而已。让这些汉族官兵去为满族统治集团卖命,本身就只是满族统治集团的一厢情愿。
而李鸿章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以及保存自身实力的私心,缺乏为大清朝廷效命的坚定决心,直接导致参战的大部分淮军官兵将无战心、兵无斗志。加之全国其他的汉族封疆大吏们的情操连李鸿章还不如,至少李鸿章还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而他的脑海中也应该是有一个“大中国”也就是中国各族人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的,无奈身单力孤,更是无法号召全国其他数量庞大的陆军和海军充分参战,导致大清帝国本来相比于日本来说极其巨大的战争资源根本没有被调动起来去一致对外,让国力远差自己的日本取得了连日本人都感到费解的战争胜利!
上述这些也是康凡在回答光绪皇帝甲午战争的败因时刻意没有明说的一点,但康凡认为,这一点才是最根本的败因。
但康凡也明白,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如果推翻现在的大清朝廷,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有另一个合适的政权去统领全国,政权不能顺延,做为当代中国中央政府的大清朝廷必将彻底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内乱将不可避免。而一旦爆发内乱,在当今世界强国急欲瓜分中国的形势下,那可真是要落得国之不国、任人宰割的地步了。尽管现时的大清朝廷腐败无能,但毕竟是被中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可的中央政府也就是权力中心,起码能够在表面上形成一个举国统一、民族共存的态势。只要自己能够得到大清朝廷的信任和支持,给予自己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的机遇,待时机成熟,保家卫国便是水到... -->>
周定坤团长比康凡小两岁,一表人才,早年曾留学英国学习军事,后归国从军,却一直受守旧势力排挤,被压制多年,一事无成,于是就慕名而来投奔晋军,在清盛军校经过短暂学习后以营长的身份在天津对日作战中表现出了超强的战场判断能力和卓越的指挥能力,随即被康凡任命为这个晋军首个机械化团的团长。
“这句话的意思是:协助皇帝号令天下。”周团长用流利的英语说道。
康凡听完哑然失笑,心里不禁赞叹:这个解释实在是妙不可言!
“校长,怎样?”周团长笑着问康凡。
康凡冲他竖起大拇指。
“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朱迪羡慕地说道。
康凡说道:“我这个团是专门给慈禧和那帮大臣们看的。其实我就只有这么一个团,但我会骗他们说有很多。”
“这可是军事机密啊,康大人。”朱迪调侃道。
康凡笑道:“我的事你知道的还少么?”
朱迪微笑不语。
慈禧太后得知康凡带了晋军来京后,不由的来了兴趣:这位刚强的老太太急切地想亲眼目睹能够战胜凶悍的日军的晋军到底是怎样的军容?!待见到康凡的这个团时,慈禧太后是真的傻眼了: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啊!天兵天将也不过如此吧?
康凡问道:“太后,下官之晋军可有威势?”
慈禧不住地点头,“甚是威武,甚是威武!”
康凡又问:“京师之军可有一比?”
慈禧喜道:“就同汝讲:京师之军实是土鸡瓦狗耳!”
康凡说道:“太后有此强军巩固社稷,岂可再存忌惮之心?”
慈禧欣慰地点头,会意地笑了,说道:“吾知汝意也。”
康凡心内一喜,作揖说道:“多谢太后成全。”
此时,120辆军车得到康凡示意,同时发动,立时烟尘滚滚、声震天地。在演兵场观看的朝中百官个个惊得面如土色,只是由于有慈禧太后在场,众人才斗胆挺立,要不怎么也得被吓跑一多半!
在周团长的指挥下,晋军官兵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战演示:在崎岖不平的旷野上,参演的12辆装甲运兵车风驰电掣地呼啸来去,卷起滚滚尘土。到达预定地域后突然急停,车门开处,全副武装的晋军官兵从各辆军车上鱼贯跳下,呐喊着冲向预设的目标,手中的96式半自动步枪连连击发,准确地击中远处的靶板。同时,12辆军车上的12挺96式通用机枪和数门82无后坐力炮一起射击,弹雨象狂风刮过,预设的靶板立时便被打得粉碎,消失了踪影…
简短的作战演示结束后,慈禧太后和朝中百官都看得目瞪口呆!想当初,康凡和梅香以及警卫营分别乘坐1辆sx2300和2辆“铁马”军车出现在京城时就带来了偌大的震动,如今,一下子出现了百十辆这种庞然大物,震动岂不是更为巨大?!
康凡首先打破沉闷,上前作揖说道:“恳请太后随下官乘军车检阅晋军。”
慈禧太后一边抚胸一边笑道:“吾心犹自狂跳不已,远观即可。”
康凡原本和煦的目光从慈禧太后的脸上移开后一下子变得冷气森森,“各位大人可有一试之意乎?”他边问边依次扫视刚毅、载漪、荣禄等人。
刚毅等人刚刚从震撼中缓过神来,此时俱是摇头推辞,不肯近前。
康凡冷笑,说道:“刚毅大人,下官素闻义和拳民刀枪不入、神术威猛,何不雇请些来与下官之晋军一比,试试孰强孰劣?”
刚毅摇头摆手:“康大人说笑了。”
康凡没再理会他,转身向慈禧太后作揖请示:“太后,下官预借宫中侍卫手枪一用,不知太后准否?”
慈禧虽然不明康凡用意,但因此时正在兴头上,也就爽快地答应了。
一名侍卫走上前来,把自己的史密斯?维森转轮手枪递给康凡。康凡接过,对着不远处的一块青石试射了两枪后,突然调转枪口对着晋军队列最前排的4名士兵连开4枪!围观众人立刻惊叫声四起,慈禧太后更是吓得差点从龙椅上跌下来,身边侍卫纷纷上前相扶,现场顿时乱做一团。
硝烟散尽,刚才那4名中弹的晋军士兵除了身体被枪弹的巨大冲击力撞得趔趄了几下以及胸前的军装上多了一块明显的枪弹烧灼痕迹之外,竟安然无恙!而且4名中弹的士兵居然俱是面不改色!着实令人匪夷所思。再者,康凡刚才射出的4发子弹几乎射在4名士兵胸前的同一位置,并且他射击的目标是由上千名晋军官兵组成的密集而庞大的队列,他就不怕伤及旁人?!这是何等精湛的枪法?康大人究竟是人是神?!
康凡面向刚毅,问道:“刚毅大人,晋军比义和拳民如何?”
刚毅在被强烈震撼之余如何还能说得出话来?
慈禧太后高声惊呼:“素闻晋军骁勇,然未曾亲见。今观之,真乃神兵也!”
康凡微笑着耍了个枪花,把枪还给侍卫,心里暗喜:天津一战后,晋军被民众传说的神乎其神,其中就有刀枪不入之说。这次的武力展示更证明了他们所传非虚,应该可以让刚毅这帮保守势力老实一阵子了,慈禧太后遣散义和团的谕令应该能够不受阻挡的执行下去。义和团被遣散后,刚毅他们就会失去政治工具,再想兴风作浪恐怕是没有那个实力了。只要自己牢牢握住慈禧这张牌,让她始终如一地为自己服务,那么,以后的事就会好办多了。
第五十一章我在京城有了立足之地
此后的事实表明,慈禧太后的遣散义和团、保护各国在大清帝国的利益、缓和国际矛盾的旨意下达后,首先在京津地区被迅速执行,英美等国纷纷表示赞赏和支持,原本剑拔弩张的国内国际局势趋于和缓,一场利用宗教团体发动的政治运动逐渐平息。
朝廷内的一干重臣以及俄、日等国忌惮慈禧的态度和康凡与寿山的实力,已不敢轻易寻衅。而那些在大清帝国的西方传教士们通过这场义和团运动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可畏力量,再不敢像从前那样胡作非为,都变得规规矩矩了。
这样一来,康凡就达到了当初的目的:以战争换取和平,以武力展示实力,赢得发展时间,拓展发展空间。
“以你现在的实力何苦如此处心积虑。”朱迪说道。
康凡一愣,“你的意思是让我铲除拦路虎?”
朱迪笑笑,说道:“我只是看你太累,随便说说而已。该怎么做你自己看着办。”
康凡明白朱迪的意思,但他并没打算这样做。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大清帝国由于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的损耗和外来强敌的侵略,国力日衰,中国各族人民逐渐失去了对满族大清朝廷的信心,各个地方势力也已显示出分庭割据的苗头,历经30多年的洋务运动造就的结果是国民经济几乎全被西方买办资本所掌握,大清朝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有效控制,发挥不出中央政府应该发挥的权力中心作用。
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由于满族大清朝廷自身极端的腐败无能造成的,并且本来只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的满族却统治了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达两个半世纪!满族人几乎全部靠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养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官可做还能去欺压各族人民也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却无法保家卫国、为民造福,反而是割地赔款、祸国殃民,这是什么道理?!因此造成汉族人民与满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已不可化解。
再者,对于当代绝大多数的汉族人民而言,满族统治者跟诸如日本人、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等等的这些人一样,都是外族人,都是侵略者、杀戮者、奴役者、破坏者。可想而知,在这种情感认同下,汉人又怎么会尽心尽力地去帮满人?
所以,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满族统治集团根本无力集聚举国之力去应对这场战争,加上满族统治集团消极避战,由满族人组成的八旗兵基本上没有参战,投入作战的主要力量只是汉族大臣李鸿章的汉族地方武装力量——淮军和北洋水师而已。让这些汉族官兵去为满族统治集团卖命,本身就只是满族统治集团的一厢情愿。
而李鸿章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以及保存自身实力的私心,缺乏为大清朝廷效命的坚定决心,直接导致参战的大部分淮军官兵将无战心、兵无斗志。加之全国其他的汉族封疆大吏们的情操连李鸿章还不如,至少李鸿章还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而他的脑海中也应该是有一个“大中国”也就是中国各族人民是一个整体的概念的,无奈身单力孤,更是无法号召全国其他数量庞大的陆军和海军充分参战,导致大清帝国本来相比于日本来说极其巨大的战争资源根本没有被调动起来去一致对外,让国力远差自己的日本取得了连日本人都感到费解的战争胜利!
上述这些也是康凡在回答光绪皇帝甲午战争的败因时刻意没有明说的一点,但康凡认为,这一点才是最根本的败因。
但康凡也明白,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如果推翻现在的大清朝廷,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有另一个合适的政权去统领全国,政权不能顺延,做为当代中国中央政府的大清朝廷必将彻底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内乱将不可避免。而一旦爆发内乱,在当今世界强国急欲瓜分中国的形势下,那可真是要落得国之不国、任人宰割的地步了。尽管现时的大清朝廷腐败无能,但毕竟是被中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可的中央政府也就是权力中心,起码能够在表面上形成一个举国统一、民族共存的态势。只要自己能够得到大清朝廷的信任和支持,给予自己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的机遇,待时机成熟,保家卫国便是水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