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一本书读懂日本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用“乐极生悲”来形容日本从经济的持续增长跌落至经济的持续大萧条是最为合适的了,人们也从往日的阔绰出手一下子恢复到了50年代的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美德似乎又回来了,下饭店的少了,街上的名贵跑车也不见了,但大街上人们赶着上班的步履却依然匆匆。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因为泡沫经济的破灭让他们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无疑是场噩梦,且这场噩梦直到现在还没结束。
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英、法5国在纽约签署了《广场协议》,宣布即日起5国将联合干预汇率市场。《广场协议》签署后的第二天,日元就急速升值,到1986年9月,汇率从1985年的1美元兑换240日元上升至1美元兑换120日元。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使美元贬值,为了规避汇率浮动带来的风险,美国的大量资金涌入日本市场。而这时,为了对因日元升值而出口受阻的企业进行补贴,日本政府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这直接造成了流动资金过剩。
由于流动资金总量过大,无处消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潮。这一股风潮最大的“受益者”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业。在这一时期,流传着两种神话,一种是“土地不会贬值”,另一种是“股票永远会升值”。
1986年到1987年,大量土地被转卖,地价疯狂增长,据统计,当时日本首都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可以买下美国全部的国土,而因为土地价格飙升,有利可图,但凡有人向银行贷款进行土地交易,银行总是显得很“慷慨”。土地交易的频繁和价格不断上涨,使很多人的账面资金快速增加,人们继而将更多资金投入房地产及股市,也拉动了国内的消费。而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又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消费力的提升,使日本国民“手中有钱,心里不慌”。人们开始大量购买高档物品甚至是奢侈品,如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甚至将触角伸向了海外资产,这种现象被称作“日本钱的流入”。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因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苏联忙于解决入侵阿富汗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在西欧,失业率持续攀高,社会动荡不稳。而美国,自80年代中期以后,整体经济陷入低谷,支柱产业金融业频频出现危机,财政赤字屡创新高。当时,美国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负的0.2%,财政赤字为738亿美元,贸易赤字为150亿美元。而日本从1984年起在对美贸易中始终保持顺差地位,美国在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方面,世界主要经济大国都处于不可测的困难境地,而这时的日本,却是“风景这边独好”,因此,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民间,都喊出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号,他们预感到“日本的时代”即将到来。
不过就在全民高唱凯歌之际,在光鲜的表象之下,一些被遮盖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房地产方面,由于土地价格过快增长,城市中的普通百姓无法承担高额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迁往郊区。而正是这种情况,又促使人们产生了早买早赚的心理,进一步刺激了地价上升。这时候,人们开始担心“两大神话”是否真的会一直持续下去。很快,这种担心变成了现实。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大崩盘,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干预下,股市很快恢复正常,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股灾并没有变成一场噩梦,但对日本来说,却是灾难的开始。这一年,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地加大国内投资,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央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保持不动,直到1989年的5月,日本央行才提高了国内存款利率。
低利率的措施造就了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从而更加刺激了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1985至1989年,日本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股价和地价疯狂上涨,让日本政府感受到了来自民间的压力。1989年,日本央行决定改变货币和信贷政策。从当年的5月份至1990年的8月,日本央行五次上调了中央银行的贴现率,与此同时,日本大藏省对全国所有银行的不动产贷款进行了严控,并要求银行大量削减这类贷款。1991年,日本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货币和信贷政策的大转变,使得原本高涨的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出现大幅度的下跌,与土地交易相关的企业出现巨额亏损,“股票永远会升值”的神话被打破,这引起了股民的恐慌,不过,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不过是灾难的开始。没多久,地价和股票一样,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土地不会贬值”的神话也随之被打破。受到双重冲击的日本经济开始出现滑坡,自1991年2月起,泡沫经济正式破灭,从1986年开始出现的经济大发展时期结束,取而代之的是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这种衰退也被有关学者称为“平成大萧条”。
用“乐极生悲”来形容日本从经济的持续增长跌落至经济的持续大萧条是最为合适的了,人们也从往日的阔绰出手一下子恢复到了50年代的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美德似乎又回来了,下饭店的少了,街上的名贵跑车也不见了,但大街上人们赶着上班的步履却依然匆匆。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因为泡沫经济的破灭让他们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无疑是场噩梦,且这场噩梦直到现在还没结束。
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英、法5国在纽约签署了《广场协议》,宣布即日起5国将联合干预汇率市场。《广场协议》签署后的第二天,日元就急速升值,到1986年9月,汇率从1985年的1美元兑换240日元上升至1美元兑换120日元。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使美元贬值,为了规避汇率浮动带来的风险,美国的大量资金涌入日本市场。而这时,为了对因日元升值而出口受阻的企业进行补贴,日本政府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这直接造成了流动资金过剩。
由于流动资金总量过大,无处消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潮。这一股风潮最大的“受益者”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业。在这一时期,流传着两种神话,一种是“土地不会贬值”,另一种是“股票永远会升值”。
1986年到1987年,大量土地被转卖,地价疯狂增长,据统计,当时日本首都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可以买下美国全部的国土,而因为土地价格飙升,有利可图,但凡有人向银行贷款进行土地交易,银行总是显得很“慷慨”。土地交易的频繁和价格不断上涨,使很多人的账面资金快速增加,人们继而将更多资金投入房地产及股市,也拉动了国内的消费。而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又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消费力的提升,使日本国民“手中有钱,心里不慌”。人们开始大量购买高档物品甚至是奢侈品,如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甚至将触角伸向了海外资产,这种现象被称作“日本钱的流入”。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因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苏联忙于解决入侵阿富汗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在西欧,失业率持续攀高,社会动荡不稳。而美国,自80年代中期以后,整体经济陷入低谷,支柱产业金融业频频出现危机,财政赤字屡创新高。当时,美国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负的0.2%,财政赤字为738亿美元,贸易赤字为150亿美元。而日本从1984年起在对美贸易中始终保持顺差地位,美国在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方面,世界主要经济大国都处于不可测的困难境地,而这时的日本,却是“风景这边独好”,因此,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民间,都喊出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号,他们预感到“日本的时代”即将到来。
不过就在全民高唱凯歌之际,在光鲜的表象之下,一些被遮盖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房地产方面,由于土地价格过快增长,城市中的普通百姓无法承担高额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迁往郊区。而正是这种情况,又促使人们产生了早买早赚的心理,进一步刺激了地价上升。这时候,人们开始担心“两大神话”是否真的会一直持续下去。很快,这种担心变成了现实。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大崩盘,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干预下,股市很快恢复正常,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股灾并没有变成一场噩梦,但对日本来说,却是灾难的开始。这一年,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地加大国内投资,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央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保持不动,直到1989年的5月,日本央行才提高了国内存款利率。
低利率的措施造就了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从而更加刺激了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1985至1989年,日本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股价和地价疯狂上涨,让日本政府感受到了来自民间的压力。1989年,日本央行决定改变货币和信贷政策。从当年的5月份至1990年的8月,日本央行五次上调了中央银行的贴现率,与此同时,日本大藏省对全国所有银行的不动产贷款进行了严控,并要求银行大量削减这类贷款。1991年,日本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货币和信贷政策的大转变,使得原本高涨的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出现大幅度的下跌,与土地交易相关的企业出现巨额亏损,“股票永远会升值”的神话被打破,这引起了股民的恐慌,不过,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不过是灾难的开始。没多久,地价和股票一样,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土地不会贬值”的神话也随之被打破。受到双重冲击的日本经济开始出现滑坡,自1991年2月起,泡沫经济正式破灭,从1986年开始出现的经济大发展时期结束,取而代之的是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这种衰退也被有关学者称为“平成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