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冰涵梦淡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方面的代表人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思想深度总体上淡化,内容和立意广度化倾向明显。
七、作品形式主张的两极化。在网络上,诗词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创作风格、格律规范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几乎一直与作品创作同步进行。“国学网”、“中华诗词论坛”、“中国诗词文学论坛”等网站先后开设了诗词理论版块,提供了理论探索的阵地。网络诗词的理论探讨也影响到现实诗词界。2002年12月,数十位诗人、学者相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当代诗词创作研讨会”上,网络诗人、合肥晚报记者段晓松(嘘堂)等人,激情澎湃地提出“当代诗词在网络”引发了激烈论争。与会代表就所谓“学院派”、“网络派”、“江湖派”的区分,发表了诸多看法、主张。2008年至2009年,一些网络知名诗人、词人在北京成立了bvi诗词研究院,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编辑出版网络诗词丛书,并举办了两届“屈原奖”当代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如吴小如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刘梦芙、星汉、徐晋如等人加入网络,就诗词的形式提出了鲜明的主张,部分有成就的诗人如刘梦芙、钟振振、熊东遨等在网络上发表了大量诗作,通过作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网诗的形式。
在网络上,诗词形式的论争一直火爆、执着,其焦点主要是声韵格律的继承与创新。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尝试声韵改革,推出中华新韵(十四韵),并提出平水韵与新韵双轨并行的主张。此后,网络上关于声韵的争论更加激烈并一直持续至今,论争大体分为继承派和改革派这样针锋相对的两派,当然也存在中庸的主张,不过声音相对弱小。旧体诗词尤其是其中的近体诗,在格律、声韵等形式上的要求,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最严格的,这不仅增加了初学者入门的难度,还要时常考验作者把握语言的能力。改革派认为,诗以意为先,有了好的诗意可以打破声韵格律。格律这种形式规范是教条,束缚了思维。平水韵出世距今已经过去一千多年,语言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平水韵中譬如“十三元”韵部有些韵字用时音已经不押韵了,要改为用普通话定平仄和押韵。从历史上看,语言是动态的,声和调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所以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振兴诗词的必然之举。有些人甚至提出废除平仄、只押近似的韵即可。黑龙江省鹤岗市文联主席王同兴(网名彤星)坚持改革论,近年先后在网上发表多篇文章,呼吁进行声韵改革,是改革派中水平相对较高的代表人物之一。继承派认为,格律诗词从发端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创作实践,充分吸取、综合和扩展了汉文形体整饬、语音抑扬顿挫的特色,形成的格律、声韵规范在视觉和语感上具有独特优势,不仅使吟诵时朗朗上口,音节富于变化,而且有助于读者记忆,是格律诗词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现代诗在内的其它任何文学形式所不具备的,是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成书于宋朝的平水韵源起于南朝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说,属于隋代陆法言切韵的归并,是当时各种方言的最大公约数。从唐代到现在的一千多年间,格律诗人一直以切韵音系及平水韵判断平仄和押韵,不管时音和官方语言如何变化,平水韵一直没有改变,是固定的书面语音系统。明代官方曾经编纂洪武正韵试图取代平水韵,但也没有成功。历代诗体不断兴起,由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都不是以改革和破坏原有的诗体为代价,而是另辟蹊径,再起新体,新体与旧体并行不悖,新体兴盛的同时旧体一直旺盛地延续。而改革派以新声新韵来改革旧体的规范,不仅使诗词在某种程度上丧失音韵美,而且将破坏传承已久的传统文化符号,改革后的新体实质上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格律诗词。2008年,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徐晋如、北京著名学者眭谦联合起草了关于传承历史文化、反对诗词声韵改革的联合宣言,宣言指出:“声韵改革”将损害传统诗词的文化质量;割裂和消解历史文化;割断与海外的文化纽带;“平水韵”的价值不仅仅在格律诗写作,今人可以通过它上溯上古音,下探当代汉语方音,成为研究汉语历史音韵的重要进阶,因而具有非凡的语言学价值;实践证明“声韵改革”行不通。宣言在新浪网等网站发出后,网上网下反响热烈,网络上最活跃的数百名中青年诗人签名支持该宣言,反对的声音也不甘示弱。2010年,安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孝进、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檀作文等学者起草并在网络发表“关于格律诗词创作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倡议书”认为“当前格律诗词创作构成状况极为复杂。新韵体、词韵体、曲韵体、宽韵体、新华字典韵体、不韵体、自由体以及字数体等等名目繁多,但都是以格律诗词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格律诗词这一概念自身也会瓦解,格律诗词创作这一重要的人类遗产也将不复存在,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将格律诗词创作定位成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并积极加以申报,具有以下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正名,还格律诗词创作以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改变目前无所从属的局面。相比昆曲而言,格律诗词创作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更有资格成为人类遗产;第二、保护,将格律诗词创作(包括其音韵格律体系的运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保护起来,以免遭受各种人为的破坏,使其生命得到真正的延续”倡议将格律诗词写作申报为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利于保护和传承。
针锋相对的两派各不相让,目前没有多少融合转化的迹象。不过,从网络诗词的整体创作而言,新声韵诗词佳作很少,传统派的拥趸多属于学者和改革开放后受教育的年轻一代,文化素养较高,他们的作品质量目前总体大大超过新声韵诗词。形式的主张最终是要靠作品来说话的。
八、作品语言风格的鲜明化。以嘘堂、月隐寒霜等人为代表的上古派,其古体诗多数通篇以上古文言文入诗,用语佶屈聱牙;以李子梨子栗子等人为代表的时语派,在严格遵守格律、韵律的前提下以现实语言入诗,活泼平白,开一代风气,阵营有逐渐壮大之势;以俗语、网络语言甚至字母直接入诗的游戏派,有人自谓创新,实际上以娱乐为主;以相对浅近的文言文为基础,以传统语言或传统语言间杂少量时语兼容入诗,呈现诗词的工稳、平顺的传统主流特色的同时,也不乏雅致、新鲜等多种语言特色,这是当前网络诗词语言的主流特征。以上四个特点只是一种不完整归纳,深入探讨,还可以列举一些。这些鲜明的特色强化了网络诗词的个性化特征。网络诗词文学虽然发展很快,但还只是一个新生儿,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大部分作者生活积累不足,古典文学功底不深,在诗词这种篇幅短小但对语言要求十分严格的文体上,严重制约了作品水准的提升。因此,网络诗词文学虽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作品,但如果作者不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古典文学素养,从底蕴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作品很难真正进入诗词文学的殿堂。
九、作品吟诵交流的便捷化。诗词的阅读方式是吟诵和默念,当代诗词阅读的语音主要是普通话和方言两种。对于用以平水韵为标准的中古音吟诵诗词,过去读老书的私塾先生偶或能够为之,于今人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很多懂得一些音韵学知识的网友在网上撰文进行探讨,网上还流传着著名学者叶嘉莹女士拟平水音吟诵诗词的视频。不需面对面,不需参加组织,不需老师面对面教导,只要一开电脑,就能进入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诗词吟诵交流的殿堂。网络为诗词的吟诵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十、作者活动的圈子化。网络诗词的圈子现象非常突出。一个论坛本身就是一个圈子,论坛内部也可能有若干个小圈子,作者也不仅限于加入一个圈子。圈子的形成有多种标准和纽带。以地域论的,如“中华诗词论坛”的分省板块、各地政府网的诗词板块;以资历论的,如“今天论坛”成员多是从网络诗词发端时就开始成名的“大佬”其站长嘘堂创设的“建安诗歌奖”奖励的也都是这样一些人,一贯崖岸自高;以性别论的如“菊斋”的任淡如、孟依依、秦月明、青凤等笔锋不俗、风头甚劲的女性圈子“中华诗词论坛”的“女子诗文专区”;以诗词内容论的如“中国情诗网”;以诗词形式论的如“绝句古风专栏”、“中华散曲”、“竹枝新唱”、“歌体新诗”等;还有以性情论的、以情爱论的等多种形式的小圈子。圈内成员之间主要以qq和网络短信相联系,有些志趣相投、联系紧密的成员网下也聚会开展活动。这些圈子一方面促进了网络诗词的交流、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也使有些人割据一方,拥圈自重,不断引发了网络争吵混战,助长了网络诗词的山头主义。
许是本身重名思想的驱使,也许是圈子化的余波所及,也或是其它多种因素诱致,部分网人甚为看重名号,网上排名很多。乾嘉、清代、民国以致本朝,都有人为诗词作家排名,有些网人仿其体例,将网络诗人比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中的人物,进行座次排名。目前比较知名的有燕垒生、嘘堂、苏无名、恨比春深等人分别推出的网络诗坛点将录、天龙谱、网络诗坛点妖录等,其中苏无名的网络诗坛点将录将当代网络知名的诗词作者对应水浒一百零八将进行排名,其评语中的赞语和赞诗均别具一格,显现较强的古文功底,在网络上影响最大。除此之外,还有人对古今的诗词进行排名,这以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的“唐诗排名”最著名,他将崔颢的黄鹤楼排为唐诗第一。
网络使诗词这种古典的、高雅的、历史上一直属于文人学者主导的“小众”文学,迅速发展为不逊于新诗、散文等当代主流文学形式的大众文学,充分彰显了电子技术和网络对文学形式扬抑、爱好者文学兴趣振乏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一种式微的古典文学形式在网络上奇迹般的得到新生和壮大。网络不仅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虽然网络文学目前尚处在大众写作的阶段,但随着时势的演进,传统诗家词家会进一步融入网络,网络也会产生自己的诗词大家。网络诗词在规模上不仅仅超过当代纸质媒体,也已经大大超过唐宋,不久的将来,相信有不少网络诗词作品在质量上或许可以与唐、宋优秀作品比肩。
2011年9月10日
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
方面的代表人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思想深度总体上淡化,内容和立意广度化倾向明显。
七、作品形式主张的两极化。在网络上,诗词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创作风格、格律规范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几乎一直与作品创作同步进行。“国学网”、“中华诗词论坛”、“中国诗词文学论坛”等网站先后开设了诗词理论版块,提供了理论探索的阵地。网络诗词的理论探讨也影响到现实诗词界。2002年12月,数十位诗人、学者相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当代诗词创作研讨会”上,网络诗人、合肥晚报记者段晓松(嘘堂)等人,激情澎湃地提出“当代诗词在网络”引发了激烈论争。与会代表就所谓“学院派”、“网络派”、“江湖派”的区分,发表了诸多看法、主张。2008年至2009年,一些网络知名诗人、词人在北京成立了bvi诗词研究院,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编辑出版网络诗词丛书,并举办了两届“屈原奖”当代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如吴小如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刘梦芙、星汉、徐晋如等人加入网络,就诗词的形式提出了鲜明的主张,部分有成就的诗人如刘梦芙、钟振振、熊东遨等在网络上发表了大量诗作,通过作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网诗的形式。
在网络上,诗词形式的论争一直火爆、执着,其焦点主要是声韵格律的继承与创新。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尝试声韵改革,推出中华新韵(十四韵),并提出平水韵与新韵双轨并行的主张。此后,网络上关于声韵的争论更加激烈并一直持续至今,论争大体分为继承派和改革派这样针锋相对的两派,当然也存在中庸的主张,不过声音相对弱小。旧体诗词尤其是其中的近体诗,在格律、声韵等形式上的要求,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最严格的,这不仅增加了初学者入门的难度,还要时常考验作者把握语言的能力。改革派认为,诗以意为先,有了好的诗意可以打破声韵格律。格律这种形式规范是教条,束缚了思维。平水韵出世距今已经过去一千多年,语言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平水韵中譬如“十三元”韵部有些韵字用时音已经不押韵了,要改为用普通话定平仄和押韵。从历史上看,语言是动态的,声和调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所以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振兴诗词的必然之举。有些人甚至提出废除平仄、只押近似的韵即可。黑龙江省鹤岗市文联主席王同兴(网名彤星)坚持改革论,近年先后在网上发表多篇文章,呼吁进行声韵改革,是改革派中水平相对较高的代表人物之一。继承派认为,格律诗词从发端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创作实践,充分吸取、综合和扩展了汉文形体整饬、语音抑扬顿挫的特色,形成的格律、声韵规范在视觉和语感上具有独特优势,不仅使吟诵时朗朗上口,音节富于变化,而且有助于读者记忆,是格律诗词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现代诗在内的其它任何文学形式所不具备的,是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成书于宋朝的平水韵源起于南朝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说,属于隋代陆法言切韵的归并,是当时各种方言的最大公约数。从唐代到现在的一千多年间,格律诗人一直以切韵音系及平水韵判断平仄和押韵,不管时音和官方语言如何变化,平水韵一直没有改变,是固定的书面语音系统。明代官方曾经编纂洪武正韵试图取代平水韵,但也没有成功。历代诗体不断兴起,由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都不是以改革和破坏原有的诗体为代价,而是另辟蹊径,再起新体,新体与旧体并行不悖,新体兴盛的同时旧体一直旺盛地延续。而改革派以新声新韵来改革旧体的规范,不仅使诗词在某种程度上丧失音韵美,而且将破坏传承已久的传统文化符号,改革后的新体实质上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格律诗词。2008年,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徐晋如、北京著名学者眭谦联合起草了关于传承历史文化、反对诗词声韵改革的联合宣言,宣言指出:“声韵改革”将损害传统诗词的文化质量;割裂和消解历史文化;割断与海外的文化纽带;“平水韵”的价值不仅仅在格律诗写作,今人可以通过它上溯上古音,下探当代汉语方音,成为研究汉语历史音韵的重要进阶,因而具有非凡的语言学价值;实践证明“声韵改革”行不通。宣言在新浪网等网站发出后,网上网下反响热烈,网络上最活跃的数百名中青年诗人签名支持该宣言,反对的声音也不甘示弱。2010年,安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孝进、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檀作文等学者起草并在网络发表“关于格律诗词创作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倡议书”认为“当前格律诗词创作构成状况极为复杂。新韵体、词韵体、曲韵体、宽韵体、新华字典韵体、不韵体、自由体以及字数体等等名目繁多,但都是以格律诗词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格律诗词这一概念自身也会瓦解,格律诗词创作这一重要的人类遗产也将不复存在,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将格律诗词创作定位成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并积极加以申报,具有以下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正名,还格律诗词创作以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改变目前无所从属的局面。相比昆曲而言,格律诗词创作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更有资格成为人类遗产;第二、保护,将格律诗词创作(包括其音韵格律体系的运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保护起来,以免遭受各种人为的破坏,使其生命得到真正的延续”倡议将格律诗词写作申报为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利于保护和传承。
针锋相对的两派各不相让,目前没有多少融合转化的迹象。不过,从网络诗词的整体创作而言,新声韵诗词佳作很少,传统派的拥趸多属于学者和改革开放后受教育的年轻一代,文化素养较高,他们的作品质量目前总体大大超过新声韵诗词。形式的主张最终是要靠作品来说话的。
八、作品语言风格的鲜明化。以嘘堂、月隐寒霜等人为代表的上古派,其古体诗多数通篇以上古文言文入诗,用语佶屈聱牙;以李子梨子栗子等人为代表的时语派,在严格遵守格律、韵律的前提下以现实语言入诗,活泼平白,开一代风气,阵营有逐渐壮大之势;以俗语、网络语言甚至字母直接入诗的游戏派,有人自谓创新,实际上以娱乐为主;以相对浅近的文言文为基础,以传统语言或传统语言间杂少量时语兼容入诗,呈现诗词的工稳、平顺的传统主流特色的同时,也不乏雅致、新鲜等多种语言特色,这是当前网络诗词语言的主流特征。以上四个特点只是一种不完整归纳,深入探讨,还可以列举一些。这些鲜明的特色强化了网络诗词的个性化特征。网络诗词文学虽然发展很快,但还只是一个新生儿,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大部分作者生活积累不足,古典文学功底不深,在诗词这种篇幅短小但对语言要求十分严格的文体上,严重制约了作品水准的提升。因此,网络诗词文学虽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作品,但如果作者不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古典文学素养,从底蕴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作品很难真正进入诗词文学的殿堂。
九、作品吟诵交流的便捷化。诗词的阅读方式是吟诵和默念,当代诗词阅读的语音主要是普通话和方言两种。对于用以平水韵为标准的中古音吟诵诗词,过去读老书的私塾先生偶或能够为之,于今人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很多懂得一些音韵学知识的网友在网上撰文进行探讨,网上还流传着著名学者叶嘉莹女士拟平水音吟诵诗词的视频。不需面对面,不需参加组织,不需老师面对面教导,只要一开电脑,就能进入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诗词吟诵交流的殿堂。网络为诗词的吟诵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十、作者活动的圈子化。网络诗词的圈子现象非常突出。一个论坛本身就是一个圈子,论坛内部也可能有若干个小圈子,作者也不仅限于加入一个圈子。圈子的形成有多种标准和纽带。以地域论的,如“中华诗词论坛”的分省板块、各地政府网的诗词板块;以资历论的,如“今天论坛”成员多是从网络诗词发端时就开始成名的“大佬”其站长嘘堂创设的“建安诗歌奖”奖励的也都是这样一些人,一贯崖岸自高;以性别论的如“菊斋”的任淡如、孟依依、秦月明、青凤等笔锋不俗、风头甚劲的女性圈子“中华诗词论坛”的“女子诗文专区”;以诗词内容论的如“中国情诗网”;以诗词形式论的如“绝句古风专栏”、“中华散曲”、“竹枝新唱”、“歌体新诗”等;还有以性情论的、以情爱论的等多种形式的小圈子。圈内成员之间主要以qq和网络短信相联系,有些志趣相投、联系紧密的成员网下也聚会开展活动。这些圈子一方面促进了网络诗词的交流、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也使有些人割据一方,拥圈自重,不断引发了网络争吵混战,助长了网络诗词的山头主义。
许是本身重名思想的驱使,也许是圈子化的余波所及,也或是其它多种因素诱致,部分网人甚为看重名号,网上排名很多。乾嘉、清代、民国以致本朝,都有人为诗词作家排名,有些网人仿其体例,将网络诗人比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中的人物,进行座次排名。目前比较知名的有燕垒生、嘘堂、苏无名、恨比春深等人分别推出的网络诗坛点将录、天龙谱、网络诗坛点妖录等,其中苏无名的网络诗坛点将录将当代网络知名的诗词作者对应水浒一百零八将进行排名,其评语中的赞语和赞诗均别具一格,显现较强的古文功底,在网络上影响最大。除此之外,还有人对古今的诗词进行排名,这以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的“唐诗排名”最著名,他将崔颢的黄鹤楼排为唐诗第一。
网络使诗词这种古典的、高雅的、历史上一直属于文人学者主导的“小众”文学,迅速发展为不逊于新诗、散文等当代主流文学形式的大众文学,充分彰显了电子技术和网络对文学形式扬抑、爱好者文学兴趣振乏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一种式微的古典文学形式在网络上奇迹般的得到新生和壮大。网络不仅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虽然网络文学目前尚处在大众写作的阶段,但随着时势的演进,传统诗家词家会进一步融入网络,网络也会产生自己的诗词大家。网络诗词在规模上不仅仅超过当代纸质媒体,也已经大大超过唐宋,不久的将来,相信有不少网络诗词作品在质量上或许可以与唐、宋优秀作品比肩。
2011年9月10日
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编者按 本文从网络诗词的十个方面,解读了网络诗词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也以独特的视角,剖析了在作者眼中的网络诗词,读来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