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小说网 www.chncl.com,穿越之大民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27年六月,寒冷的苏联也已经是春天了,正是气候最好的时候,而赵书礼跟史太林当初商定的中苏贸易展览会终于在经过了一年的筹备后,在恰克图开始了。/WwW.QВ5.C0m
苏方参展了许多他们最新的工业品,有钻探设备,大型锻压冲压机器还有伐木机,磨面机等苏方擅长的机器。中方这边商品就丰富多了,因为赵书礼对此很重视,参展的主力军晋商也很积极,势要夺回过去失去他们的传统市场俄国市场,因此有相当多的民用产品参展,比如茶叶,丝绸,瓷器,各种手工艺品。也有许多工厂刚刚投产的民营企业来参展,毛纺厂生产的毛呢、毛毯,皮革厂的皮靴,皮衣,各种成衣等等。这些新投产的工厂这段时间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市场还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上还到处都是洋货,除了个别本就路子硬的工厂,大部分勉励维持着。因此他们对这次展会是很抱有兴趣的,希望借此打开封闭的苏联市场。
产品虽然极多,但其中的亮点还是孔韧建立那几个工厂的产品,尤其是机床厂生产的大型机床,让苏方非常吃惊。他们不相信中国人竟有如此先进的工业品,但是经过测试后他们老实的工人出身的代表团成员给出了一个很中肯的结论,这些机器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实苏方不知道的是,跟他们的机器设备产品一个样,中方这些设备也深深印上了以精密著称的德国技术的标签。
展会开办的很成功,最终交易额达到了200万美元,并且善于交际的晋商,已经利用这段时间跟许多苏联工商部的官员建立起了友好的私人关系。另一个亮点永利碱厂的优质纯碱和获得的国际金奖,也让苏联人非常赞叹,缠住范旭东派去的工程师侯德榜,询问永利是否能跟苏联进行一些技术上的合作。但是被侯德榜拒绝了,这个时代纯碱工业只有不多的几个国家能掌握,因此侯德榜也不愿意自己的技术扩散到苏联,从而打击自己的市场。
赵书礼也到展会捧场,但是只在展会上晃悠了三天后,他就被苏方外交人员缠住了。
苏方希望赵书礼兑现当初的诺言,宣布参与南方【割命整府】发动的北伐战争,跟北方苏联支持的冯玉祥军联合起来攻击占据北京的奉系张作霖东北军,但是赵书礼借口自己的军队还没有训练好,并且最近裁撤了太多老弱,现在军队数量都不到十万了,要参战必须先训练好军队再说。
接着害怕在被苏联人纠缠的赵书礼悄悄的离开了恰克图,但是并没有回国,而是到了库伦,日本人修筑的铁路早已经经过了库伦,让此时的库伦成了一个交通要道,往南可以通过铁路连接到张家口,往北铁路通到了乌兰乌德跟西伯利亚大铁路联通,往东可以到满洲里,连接上满洲铁路,往西日本人计划中修到新疆的铁路正在动工。关于这些铁路还有一个小纠纷,当苏联人在库伦以北修筑铁路的时候,日本人以当初签订的排他性协议跟赵书礼交涉,同时向苏联整府施压,最终几方相互妥协下,由常守成的铁路公司出资高价收购了从库伦到苏联边境这段的铁路才算了结。但是苏联人依然不依不饶,最后是赵书礼暗中降低了苏联货物的进口税才了解了这桩公案,没办法弱国果然无外交啊,夹在中间到头来受伤的总是你。
在库伦稍微逗留,了解了库伦这一年来商业贸易发展也是成几何级数增长,政府的税收增加了数倍。然后赵书礼坐上日本人的火车经满洲里,南下到了哈尔滨,他是来大庆油田考察油田的。大庆出油后,赵书礼只投入了三百万美元在美国采购钻机,油套管等采油输油设备,但是日本人却非常积极,后来他们又无息借款给赵书礼一个亿日元,但是要求全都要用在油田的建设上,还派了日本财务人员一笔笔核实。赵书礼乐得如此,反正不要钱,还款是用油田的石油,他既不用掏钱白得一个大型采油厂的设备,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白要谁不要。
因此当赵书礼感到大庆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情景,几十个点头机不知疲倦的上下运动着,附近还有上千人的队伍,正在钻探或者下管。附近的建筑也起了不少,石油工人的家属入住其中,小商贩在走街串巷,大庆宛然已经成了一个成长中的小城了。
跟油田副经理一番交流后,赵书礼得知石油设备非常昂贵,但是经历认为这些设备尤其是油套管没多少技术含量,全部从美国采购是在太亏了。赵书礼琢磨后,决定投建一个石油设备厂,不但要生产油套管等采油设备,还要能生产炼油设备,因为既然大庆出油了,他就没打算像阿拉伯那些国家一样,光出卖石油,他要把整个石油产业链上的利润都抓在手里。在他的计划中,等油田产量稳固后,还要投产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大化工企业。
油田名义上的总经理是傅伦,但他只负责销售,目前的对象是日本人,虽然当初跟日本人商定的是,油田一半产量出售给日本,但是此时大庆的石油还打不开其他的市场,事实是全部产量都卖给了日本人。
油田生产的实际管理者是副经理权公望,因此赵书礼就把建设油套管厂的任务交给了他,这人跟日本财务喝了一场大酒,然后在哈尔滨给他找了两个俄国妞,第二天这家伙就答应拨款建造一个油套管厂了。
通过这事赵书礼感觉权公望此人还是颇有能力的,又仔细的调查了一下他的经历。权公望当初不过是天津一个普通的管道工人,跟师傅学过几年焊接,后... -->>
1927年六月,寒冷的苏联也已经是春天了,正是气候最好的时候,而赵书礼跟史太林当初商定的中苏贸易展览会终于在经过了一年的筹备后,在恰克图开始了。/WwW.QВ5.C0m
苏方参展了许多他们最新的工业品,有钻探设备,大型锻压冲压机器还有伐木机,磨面机等苏方擅长的机器。中方这边商品就丰富多了,因为赵书礼对此很重视,参展的主力军晋商也很积极,势要夺回过去失去他们的传统市场俄国市场,因此有相当多的民用产品参展,比如茶叶,丝绸,瓷器,各种手工艺品。也有许多工厂刚刚投产的民营企业来参展,毛纺厂生产的毛呢、毛毯,皮革厂的皮靴,皮衣,各种成衣等等。这些新投产的工厂这段时间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市场还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上还到处都是洋货,除了个别本就路子硬的工厂,大部分勉励维持着。因此他们对这次展会是很抱有兴趣的,希望借此打开封闭的苏联市场。
产品虽然极多,但其中的亮点还是孔韧建立那几个工厂的产品,尤其是机床厂生产的大型机床,让苏方非常吃惊。他们不相信中国人竟有如此先进的工业品,但是经过测试后他们老实的工人出身的代表团成员给出了一个很中肯的结论,这些机器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实苏方不知道的是,跟他们的机器设备产品一个样,中方这些设备也深深印上了以精密著称的德国技术的标签。
展会开办的很成功,最终交易额达到了200万美元,并且善于交际的晋商,已经利用这段时间跟许多苏联工商部的官员建立起了友好的私人关系。另一个亮点永利碱厂的优质纯碱和获得的国际金奖,也让苏联人非常赞叹,缠住范旭东派去的工程师侯德榜,询问永利是否能跟苏联进行一些技术上的合作。但是被侯德榜拒绝了,这个时代纯碱工业只有不多的几个国家能掌握,因此侯德榜也不愿意自己的技术扩散到苏联,从而打击自己的市场。
赵书礼也到展会捧场,但是只在展会上晃悠了三天后,他就被苏方外交人员缠住了。
苏方希望赵书礼兑现当初的诺言,宣布参与南方【割命整府】发动的北伐战争,跟北方苏联支持的冯玉祥军联合起来攻击占据北京的奉系张作霖东北军,但是赵书礼借口自己的军队还没有训练好,并且最近裁撤了太多老弱,现在军队数量都不到十万了,要参战必须先训练好军队再说。
接着害怕在被苏联人纠缠的赵书礼悄悄的离开了恰克图,但是并没有回国,而是到了库伦,日本人修筑的铁路早已经经过了库伦,让此时的库伦成了一个交通要道,往南可以通过铁路连接到张家口,往北铁路通到了乌兰乌德跟西伯利亚大铁路联通,往东可以到满洲里,连接上满洲铁路,往西日本人计划中修到新疆的铁路正在动工。关于这些铁路还有一个小纠纷,当苏联人在库伦以北修筑铁路的时候,日本人以当初签订的排他性协议跟赵书礼交涉,同时向苏联整府施压,最终几方相互妥协下,由常守成的铁路公司出资高价收购了从库伦到苏联边境这段的铁路才算了结。但是苏联人依然不依不饶,最后是赵书礼暗中降低了苏联货物的进口税才了解了这桩公案,没办法弱国果然无外交啊,夹在中间到头来受伤的总是你。
在库伦稍微逗留,了解了库伦这一年来商业贸易发展也是成几何级数增长,政府的税收增加了数倍。然后赵书礼坐上日本人的火车经满洲里,南下到了哈尔滨,他是来大庆油田考察油田的。大庆出油后,赵书礼只投入了三百万美元在美国采购钻机,油套管等采油输油设备,但是日本人却非常积极,后来他们又无息借款给赵书礼一个亿日元,但是要求全都要用在油田的建设上,还派了日本财务人员一笔笔核实。赵书礼乐得如此,反正不要钱,还款是用油田的石油,他既不用掏钱白得一个大型采油厂的设备,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白要谁不要。
因此当赵书礼感到大庆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情景,几十个点头机不知疲倦的上下运动着,附近还有上千人的队伍,正在钻探或者下管。附近的建筑也起了不少,石油工人的家属入住其中,小商贩在走街串巷,大庆宛然已经成了一个成长中的小城了。
跟油田副经理一番交流后,赵书礼得知石油设备非常昂贵,但是经历认为这些设备尤其是油套管没多少技术含量,全部从美国采购是在太亏了。赵书礼琢磨后,决定投建一个石油设备厂,不但要生产油套管等采油设备,还要能生产炼油设备,因为既然大庆出油了,他就没打算像阿拉伯那些国家一样,光出卖石油,他要把整个石油产业链上的利润都抓在手里。在他的计划中,等油田产量稳固后,还要投产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大化工企业。
油田名义上的总经理是傅伦,但他只负责销售,目前的对象是日本人,虽然当初跟日本人商定的是,油田一半产量出售给日本,但是此时大庆的石油还打不开其他的市场,事实是全部产量都卖给了日本人。
油田生产的实际管理者是副经理权公望,因此赵书礼就把建设油套管厂的任务交给了他,这人跟日本财务喝了一场大酒,然后在哈尔滨给他找了两个俄国妞,第二天这家伙就答应拨款建造一个油套管厂了。
通过这事赵书礼感觉权公望此人还是颇有能力的,又仔细的调查了一下他的经历。权公望当初不过是天津一个普通的管道工人,跟师傅学过几年焊接,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